“我向大家推荐的这本《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性学三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三者构成了‘泛性论’的核心。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狭义的男女之事外,实在是具有更深远的涵义。”
“藤井老师,这一年来一直有一件事令我困惑不解,”从教室最后排站立起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藤井目光不易觉察地亮了一下。她有一双秋水般清澈的眼睛,眉毛弯弯,鼻子很直,说话的时候嘴唇很自然地往上翘,露出了珍珠般洁白整齐的牙齿。听口音应该不是日本本国女孩,藤井老师有些愕然,好像从来都不曾发现教室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学生。
“我与这里的同学都不熟悉,我今晚是慕名前来旁听的。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美子,上海人,在立教大学人文学科读书。说起名字,这可不是我的日文名,而且父亲当年给我取这名也绝对没有‘美丽女孩’的意思,而是“没子”,没有儿子的意思,汉语中这两个字的发音是相同的。”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但美子全然不在乎那一切,她继续说:“父亲希望我是个男孩,因为在中国只能生一胎,由这话题引伸出我想与老师探讨的主题,就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情爱心理,她们任性、脆弱、易感……”
“哦,又是个漂亮的中国留学生。”藤井老师的心里动了一下。
美子在一种追思般的表情中娓娓道来。
“是这样的,有位女孩,差不多是在她20岁的时候,在精神和**上分别委身了两个男人,也就是说,精神上她爱一位在网络邂逅的情人爱到了发狂。在**上由于不得已的现实原因又委身另外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悲剧的结局。我想问的是,从女性情爱心理角度上看,这种悲剧是不是因为这个女孩的心理错位而产生的呢?活在爱情中的女子为什么在行为上向爱情妥协?爱与性真的能分割开吗?藤井先生,你从这类女孩的恋爱行为中能否解读出她们的爱情心理?”
美子坐了下来,但教室里却一片哗然,所有的脑袋,都像一阵波浪似地朝她的方向转去,所有睁圆的眼睛都集中在美子那张微微泛红、眼帘低垂的脸上。
从教室的角落里开始传来窃窃私语,有的同学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这位异常美丽、言语大胆的女孩说的会不会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是,学生们却没有留意到藤井先生的目光已经游离了提问的女孩,他仍然站在讲台旁,眼睛却看着教室的一角,那支被右手夹住的白色粉笔不知什么时候被手指捻成碎末了,白粉从指缝里流落出来……
藤井老师会怎么解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