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u3292017922字数:11385[第六十四章暗流]洞房空空,伊人渺渺。
丁寿仰头看着房梁上坠下的半幅红绫,阴沉不语。
杜云娘、钱宁等人则在屋内院外细细排查,寻找蛛丝马迹。
苗逵几个有资格跟到后院的大人物面面相觑,共同作了锯嘴葫芦,不发一言。
大人……杜星野凑上前来,一脸愧色地摇了摇头。
丁寿冷哼一声,看向了杜云娘,九尾妖狐纵横黑道多年,江湖经验阅历非他人可及。
哪知杜云娘也是满面难色,爷,来人武功高明,挟人而去并未留下一丝踪迹。
抖了抖手中残断红绫道:这绫子柔韧有力,断口虽如刀割,却无铁腥味,应是掌刀所切。
接过断绫看了看,丁寿作色道:美莲!婢子在。
一直战战兢兢躲在后面的美莲扑通跪倒。
让你好好照顾新姨娘,你怎生照看的,人都要上吊了?婢子不……不知啊。
美莲哆哆嗦嗦哭道,事情变故大出她的意料,她真是不敢把和李凤说的话原本道出。
老爷,饶了我娘吧,求您开恩,她是无心的……一旁的蕊儿跟着跪倒磕头求情,只几下子白皙脑门上便青紫一片。
寒着脸来回踱了几步,丁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心中发堵:李凤一个弱女子,自不会得罪如此高手,来人必是冲着自己来的,若是要挟勒索还则罢了,万一见色起意,凤儿才遭了狼吻,如何再能忍受他人糟蹋,嘿,二爷自打来了大明,一直给人做绿帽,没想到会有朝一日落到自己头上……看他脸色阴晴不定,杜云娘隐隐猜到一些这小子担忧之处,上前扶住丁寿肩膀,轻声开解:爷请宽心,有如此功夫的人江湖上都是有头有脸,应不会下作到行采花之事。
丁寿猛地站起,开口嚷道:采花一定是江湖人么?你信不信爷们现在出去把宣府的女人采个遍,你们这帮废物一样发现不了蛛丝马迹。
说着二爷便拿手指转圈点着钱宁、杜星野等一干在他心中已是废物点心的锦衣卫,直到戳到了苗逵几位的时候,这位才省起刚才的话有点肆无忌惮,讪讪收起手指。
苗逵干笑一声,老弟也别太担心,掠走新娘子这么一个大活人,谅也跑不了多远,咱家这就调集骑兵追索,二位以为呢?最后一句话是对着在门旁充当门神的神、刘二人说的,这两个老人精仿佛突然活了过来。
自当如此,私掠官眷,目无王法,老夫这便用印调兵。
事不宜迟,老朽即刻遣犬子带领亲兵缉拿人犯,宣府辖地两千里,断无放纵之理。
丁寿对着几人作了个揖:几位大人这份人情丁某承下了,来日自有报答。
三只老狐狸一番客气了,大人言重了的说辞后,就各自下令,还好外院喝喜酒的宾客就是宣府将佐,也不用费力击鼓聚将。
这边手忙脚乱忙成一团,在大门口张罗的王六一头大汗地跑了进来,脸上喜气未退,二爷可找着您了,外边过来道喜的人又来了一帮子,铜钱不够用了,烦您和账房知会一声……瞧见屋中人一个个脸色不善,王六声音渐小,暗道莫不是触了霉头,果然,就听自家二爷一声怒喝:一帮刁民,当丁家饭都白吃的,统统撵走!!!王六抱着脑袋溜了出去,险些与迎面一个小太监撞个满怀,那小太监急匆匆走到苗逵身前,递上一封密信。
苗逵打开一看,脸色一变,将丁寿悄悄拉到一边,京师出了变故,刘大夏致仕了……************京师,东厂内堂。
谷大用、马永成等一干貂寺满面忧色,焦虑不安地坐在堂下,高居上首的刘瑾却是老神在在地看着一封信。
老谷,寿哥儿娶媳妇儿了,也不晓得请我们去喝杯喜酒,真是混账。
刘瑾抖了抖信,半真半假地笑骂。
是纳妾,堂下的白少川小心更正,许是丁兄觉得这小事不值当劳烦督公。
屁话,他后宅那些女人哪个给名分了,这么大张旗鼓地纳妾,想必是真心喜欢,呵呵,咱家真是好奇什么样的女人入了这小子的眼。
刘瑾斜靠在椅子上,说不出地开心惬意。
督公,那小子双眼带水,命犯桃花,将来娶亲的日子多着呢,您崩为他操心了,咱们还是论论正事吧。
旁边的谷大用真是耐不住了,出言打断。
没错,这日子多着呢。
刘瑾抚掌大笑,又微微一怔:咱们有什么事要论?谷大用好悬没一口老血喷出来,哎呦我的爷,大晚上哥几个不睡觉聚在一起,您当是为了丁寿裤腰带下面那点破事,刘大夏啊,公公,刘老儿去职,必然朝堂动荡,咱们要赶快拿出一个章程应对。
这事啊,刘瑾这才仿佛回过神来,一挑拇指连连称妙,面上满是欣慰之色,万岁爷真是长大了,这手顺水推舟用得漂亮,借着刘时雍上表请辞,援引马负图之例,体恤旧臣,悉从其愿,堵住了朝堂上那些大头巾的嘴,哈哈……刘大夏四朝老臣,朝野久负盛名,如今六科与六部陆续有人上本,请皇上慰留,不如就坡下驴,请万岁爷收回成命……才养好了伤的魏彬壮着胆子提议道。
君无戏言。
刘瑾冷冷扫了魏彬一眼,将他后边的话全堵在了肚子里,圣上加封刘大夏太子太保,恩赐车马荣归,一应仆役供应俱按旧制,恩宠无以复加,难道还要为了那帮酸子的几道奏本,自食其言,朝令夕改么?刘大夏去位已定,多说无益,只是内阁众人必不会善罢甘休,而今讨论如何应对才是正经。
丘聚面无表情冷冷说道。
魏彬闻言讪讪,和他同病相怜的马永成阴阳怪气道:如何应对?平日里虾兵蟹将互有损伤,双方都未曾动了筋骨,现而今可是卸了人家一条膀子,怕是内阁活吞了咱们的心都有。
四下打量了下堂中众人,马永成冷笑道:咱比不得您几位在东厂位高权重,也不如张公公在乾清宫伺候万岁爷的情分,更没有罗公公那让皇上离不开的甜食手艺,啧啧,怕是要不了几日哥几个就成了朝臣的箭靶子了。
躺枪的罗祥咧嘴一笑,没有说话;丘聚两眼一眯,寒光闪动。
老马,言重了,言重了……谷大用连忙出言安抚,笑着打圆场。
什么言重,咱家命贱骨头轻,可撑不起几次廷杖。
马永成愤愤道。
若非咱家念着旧情,你这几两骨头早就该凉了。
刘瑾眯着双目,似乎看都懒得看一眼,既然晓得命贱,就不要说这些贱话。
你……马永成作势欲起,还是狠狠倒在了椅子上,呼呼喘着粗气。
看这位总算安生了,谷大用才对着刘瑾堆起笑脸:既然这事也非我们本意,不如请您老去和内阁诸公解释一番,消弭误会也就罢了。
推给圣上?刘瑾一手指天,摇了摇头,这不是做奴婢的该干的事,咱家也没对他们解释的必要。
刘瑾缓缓站起,看了眼众人,今儿个叫你们来,是告诉你们今后的日子收敛点,少做些授人以柄的蠢事,都散了吧。
众人无奈散去,单单留下了三铛头白少川。
小川,交待你的事怎么样了?刘瑾懒洋洋地问道。
人已找到了,江夏人,姓曹。
白少川神色淡淡,霁月清风。
这混小子真不让人省心。
叹了口气,刘瑾揉了揉眉头,让你费心了。
为督公分忧,份内之事。
仍是语调平静,不喜不悲。
去趟宣府,给我办一件事。
刘瑾站起,走向后堂,顺便把那小子带回来,别他娘在外边给我惹祸了……************东厂内诸大珰鸟兽四散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府上却是高朋满座,朝野名士齐聚,为刚刚到京的吏部侍郎王鏊接风洗尘。
李东阳以文章领袖缙绅,每日朝罢,门生弟子登门谈文论艺,已成惯例,所谓君子群而不党,自不虑小人诋毁。
子容迎接老师北上,一路辛苦。
一个三角眼的丑陋文士笑对徐缙道。
昌国兄言重,后辈本分之事,何敢言苦。
徐缙恭敬回道,眼前人虽貌丑,才名却远在他之上,正是和唐伯虎等人并列为吴中四才子的徐祯卿。
不是言重,是谬言了,借迎泰山之便,与佳人小聚,这是大大的美差啊。
另一个身着白色直裰的年轻人爽朗笑道。
闻言徐缙面色涨红,连连道:何出此言?何出此言?好了惟贤,子容是老实人,经不得你此般玩笑。
徐祯卿对着年轻人轻喝道。
年轻人名叫顾应祥,也是弘治十八年进士,家住浙江湖州府,听了徐祯卿之言,故作怏怏道:你们两个吴中才子,合起来欺负我一个浙江人,不公啊不公。
惟贤这话有失偏颇,府上从令尊才开始客居长兴,祖居却是长洲,与二位徐兄仙乡毗邻,说起来倒是我这个无锡人更像外人。
另一个唇上蓄着短须的年轻文士插进话来。
舆成,你也要凑上一句不成,来来来,顾某今日便舌战南直隶诸才子,不亦快哉。
顾应祥先喝口茶润了润嗓子,拉起架势,准备开撕。
文士摇了摇头,不理这位无理搅三分的同年,笑对徐缙道:子容南下北上,怎没带些方物小吃回来?京师万般皆好,可这饮食却是不惯。
那边正撸袖子的顾应祥猛地凑了过来,舆成兄所言极是,哈哈,原来你也是一老饕,真不愧也姓顾。
瞬间被顾应祥归为同类的名叫顾可学,二人四只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徐缙,大有对方不拿出南方特产小吃决不罢休的架势。
只要不拿自家娘子打趣,徐缙霎时灵台清明,轻笑道:礼物自是备下了,不过几位年兄都是文坛才子,科场风流,若是些口腹之物,岂不落了下乘。
不理撇嘴失望的二顾,徐缙取出一方书匣,对徐祯卿道:昌国兄,征明兄托我将此物带来,小弟借花献佛,分赠诸年兄。
未等徐祯卿接过,手快的顾应祥一把抢过匣子,我来看看。
取出一本印刷精良的书籍,疑惑地念着上面书名:太湖新录?徐缙得意点头:不错,正是《太湖新录》,乃征明兄与昌国兄合刻之诗集,二位年兄,可还满意?吴中四才子其中两人诗文合辑,二顾只是年轻跳脱,却不是蛮横无理之人,当即点头称善。
顾应祥刚喝的那口茶总算没白费,当即翻开一篇,朗朗诵起:洞庭两山,为吴中胜绝处。
有具区映带,而无城闉之接,足以遥瞩高寄。
而灵栖桀构,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
余友徐子昌国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徐祯卿颔首微笑:这是征明兄弘治十六年《游洞庭东山诗》所作序文,虽过两年有余,旧景宛在眼前。
徐缙点头称是:二位兄长以洞庭两山诗文相合,为吴中一段佳话,小弟未逢其会,人生憾事矣。
二人伤春悲秋,顾应祥诵读之声未绝:昔皮袭美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而陆鲁望和之。
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
然考之鹿门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固未闻天随有倡也。
得微陆公犹有负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