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自家的生意得上心(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你师公这个人,还挺有心气,别看现在欠了一屁股债,自从咱研究出来这些法子,他就不愁了,还为日后打算起来,说等日子好些,攒些银钱,要在乡间开设学堂……”

不光让他们有活干,给家庭减压,还得给他们开得多一些,这是你师公提的,希望让虎踞百姓切实感受到读书人的好处,生出向学之心。

家里的木炭生意,原本计划在村里找些叔伯帮工,可她现在认为,思维打开,格局打开,不要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视野再开阔一些,看一看虎踞境内的百姓,都是潜在的供货商啊!

不想现实给她浇了一盆冷水。

买卖不成仁义在,看这家人的做派,就算现在不买,日后也少不得要在永宁城置办产业。

好消息就是想买木炭的人特别多,几乎是走一家订一家。

“咱们还得回家再商量,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明日吧,买与不买,咱们都来给你送个信。”闫老二笑着说道。

“我不打官衙的旗号,也不会多收,或许我也弄个定量出来,每天收够数就拉走,这样的话,本钱也不用积压很多。”

第二嘛,你师公怕大家伙为了挣钱,将柴火都换了铜板,自家不舍得烧,万一有人冻死,官衙的责任可就大了!”

除此之外,爹还说,师公已经与薛总旗商议好,边军会定期带百姓进山围猎,所得猎物均分,但皮毛要留给百姓,做保暖之用。

“主家说了,价钱不让,过契的费用他出。”何中人也是尽力了,奈何这铺子就是这个价,人家不吐口。

户房只有大伯和梁叔父,要将这俩人累死么?

她爹是这么回答的:“……将虎踞境内能写字的划拉划拉,也给开一份工钱,让他们坐在官衙暖暖和和的给钱赚了,省得有那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书生蹉跎在家无所事事。

闫玉从中看到了商机。

……

而她手里,恰巧有一笔银子,大概,不,是应该能够将摊子支起来。

等进了永宁城,父女两个先去找到何中人,又看了一处铺子,而后去了闫玉上回来看好的那一间,闫老二仔仔细细里外看过,问道:“何中人,这铺子实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