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自家的生意得上心
闫玉正在天人交战。
就在刚刚,她爹告诉她,官衙将会颁下一系列举措帮助百姓度过这个冬天。
各乡镇修建箭塔与修补虎踞城内被北戎损毁的房屋同步进行。
官衙会三日一计,结算酬劳,并在谷仓开设购粮点,每月每户按人头限量,以户房刚刚统计完成的在籍民册为准,一次买光份额也可,分批购买也可。
官衙在结算时候,会采用铜板和购粮代劵两种方式支付,百姓可自行选择。
选择购粮代劵的好处是,可以在每户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三成购粮份额。
当时闫玉便提出质疑,以虎踞官衙现有的人手,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
每日记工到人头,记料出入库存量等等,还算是简单的。
官衙三日一结,如果单独发放铜板还好,但要用代劵支付,就需要落实到每户人头份额,等于是给所有虎踞的小家都开设了一个户头,而且是两边记账,官衙发劵的时候要记一笔,谷仓消劵的时候还要记一笔,两边都不能出错,就需要及时对账。
更别提粮食库存的进出账和官衙对物料、粮食、人工、运输的一系列采买与支出……
一方面是因为永宁是府城,物价要比虎踞高些,另一方面则是虎踞境内山多林多荒地多,收集木柴更容易。
要知道现在都是用算盘和笔算,每日简单记账就不知道要写多少字。
就拿木柴来说,一捆木柴在永宁能卖到十文,可在虎踞只有八文,若是行情不好,七文也是肯出的。
便以八文计,一捆木柴运到永宁就能赚两文,十捆,一车,几车呢?
所有人都知道今年冬天来的早,关州人也说今年是个冷冬,十分难熬,柴炭的需求量可以预见会很大……
第二日,闫老二和老师告假,陪闺女去永宁看铺子。
虎踞官衙银钱不足,无法兼顾,只能做出取舍,在吃饭和保暖之间,他们更偏于前者,但其实柴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