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疵昨日呈交的中山见闻,章儿看看,以为何意。”</p>
“喏。”赵章赶忙起身接过。</p>
若是一般的记事和奏章、工臣多是用简牍(竹简)呈阅,而帛书非紧要的机密文件所不用。如此想来上面记录的该是中山国的重要谍报了。</p>
赵章如是想着,目光也不由瞄向君父。</p>
只见那张与自己样貌仿若的脸上此刻正流露着几分笑意看着自己、笑容中透着淡然和从容,鬓角间夹杂的几缕白发、上扬的眉宇间挤压出了几道皱纹。或许只有那不经意间所透露出的无尽威严,才能让人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和蔼可亲的中年男人、其实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大国之主吧。</p>
帛书约三寸方圆、摊开来上面浮现着密密麻麻的赵国文字、其上记录着中山国自下而上的生活面貌。</p>
全文可大概分为两段:上半段着重描写的是中山国底层的民生、商业和手工业,其中不乏奴隶、小农此类的无产阶级体,叙述的也多是无产和小资、地主(中产)之间的矛盾。</p>
随后又简单地叙述了一番中山国上层社会的政治体系、生活日常,虽然其中多以日常习作为主的琐事。但内容之详细不禁让人暗暗咂舌。</p>
而文中着重的重复了两点,其一为中山国各个阶层尽皆效仿中原诸国,以华夏自居、以华服尚美,不仅仅抛弃了其戎狄先辈的游猎习俗,更是以此为恶耻;</p>
其二便是中山国贵族阶层的贵儒风习,以宗室、卿臣为首的儒家典范渐渐被奉为正硕,以儒为尊,专好儒学。</p>
为此,李疵在帛书上还写下了他在中山都城亲眼所看到了一件事,上面记录到‘中山之君所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p>
意思大概是说中山国王礼贤下士,尊重儒生,常去陋巷造访贤人,并且以平等礼节接待的多达数百人。</p>
此举乍看之下没有什么问题,放在后世也许还能赢得一個好名声。但错就错在了这是个强者为尊、杀伐不断的大乱世。</p>
看到这里赵章已经隐约明白了李疵想要表达的政治主张。</p>
果然,在帛书的最后李疵写到:‘中山国民尚美、务名而不务实;中山国君专行仁义,贵儒学,贱壮士,不教人战。如此将士必然怠于阵而追于名,农夫惰于田而求于财。若此不亡者,未之有也。’</p>
文章洋洋洒洒足有数千字,待赵章看完,心下不禁对中山国的统治阶层生出了几分哀默。这个几度沦丧、又几度复国的坚韧小国,终究是要亡在这些不争气的后世子孙身上。</p>
然而这种怜悯、消极的情绪似乎只在赵章的念头中存在了刹那、转瞬便被一股更强烈的危机意识所笼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