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农场的变化(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124章农场的变化<b>最新网址:</b>“咱听说,你还专门交待了铁冶所的工匠们在锻造一种方形铁炉,还让一众工匠们研制新的玻璃?”</p>

朱棣再次问道,“你可是准备仿制玉石?”</p>

“殿下误会了,微臣才不干那缺德的事情!”郭安连忙说道。</p>

早在宋朝的时候,便已经有工匠可以烧制出玻璃。</p>

只不过,这个时候玻璃的透明度还不高,经常被人们用来仿造一些假的玉石,玻璃也被称为药玉、假玉!</p>

再加上,人们也都知道,那些玻璃其实都是用沙土烧制出来的,没了神秘性,价格直接一落千丈。</p>

于是,富贵人家已经开始不屑使用掉价的玻璃,寻常百姓用不起,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发展玻璃工艺。</p>

当然,也有颜值极高的琉璃器皿,但这与玻璃完全不一样,至少朱棣给郭安带回老家的那些琉璃器皿,便是美奂绝伦,精美至极。</p>

因而,郭安也知道朱棣为何这么问。</p>

“殿下,微臣想要的玻璃要是可以研制出来,那些富贵人家绝对都会争抢着购买。”</p>

“哦?”</p>

朱棣一脸不信。</p>

“殿下,一件新的物件在每个人的手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用途,等到微臣研制出来了,您就知道了!”</p>

郭安也没继续解释。</p>

“那件铁炉子又有何用途?”朱棣再次问道。</p>

郭安说道,“殿下,铁炉自是用来在冬天御寒。”</p>

“御寒?”</p>

朱棣有些疑惑。</p>

郭安道,“在铁炉内燃烧石炭,让房屋暖和。”</p>

听此,朱棣脸色猛然一变,“郭卿难道不知,石炭燃烧之时会放出毒烟?”</p>

“殿下勿急,微臣知道石炭可放出烟毒,但只需将那烟毒通过烟囱给排放出室外便可!”</p>

郭安缓缓解释道。</p>

“如何放出室外?”朱棣好奇道。</p>

“在墙壁上掏个洞,再从铁炉内引出一个烟囱,通过墙壁上的洞塞出室外,又或者要是用水泥建造的房屋。</p>

就比如农场正在建造的水泥房屋,可以在砌筑房屋墙壁之时,在房屋墙壁内留上一道烟道。</p>

等到铁炉建成之后,直接将铁炉上的烟洞塞进烟囱洞口内,如此燃烧石炭产生的毒烟便会在墙壁之间的烟道转悠一圈,再排出室外。”</p>

郭安继续说道。</p>

“如此可行?”</p>

朱棣神色一喜,他大概明白了郭安的意思,但又没有完全明白。</p>

但是,但凡有一丝可行性,朱棣都会支持。</p>

北平这块,或者说整个大北方,没有一人不害怕冬天的寒冷。</p>

每年,一尺多厚的大雪一下,冻死人的现象便会经常出现。</p>

而每年的柴火又只有那么些,城里那些富贵人家都买走之后,乡里间的老百姓们家中柴火就不够了。</p>

“殿下,应该可行。”</p>

郭安也有些不确定。</p>

“走,随咱去农场!”</p>

朱棣直接起身,便往外走去。</p>

“这会?”</p>

身后,郭安一愣。</p>

“如此大事,怎能拖延?”朱棣道。</p>

“是,殿下!”</p>

郭安无奈跟上。</p>

出了宫门,郭安又想起什么,急忙提醒道:“殿下,农场没有铁炉!”</p>

“朱亮,你速速带人,前往铁冶所,给咱将铁冶所新锻造出的铁炉拿到农场。”</p>

“哎,这……殿下,且慢……”郭安愣了下。</p>

“是,殿下!”</p>

一旁的朱亮已经应了一声,便直接跳上一旁的战马,带着两个兵士窜了出去。</p>

“伱想要说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