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熙出现之后,赵歙叩首而泣:</p>
“将军,小民不知哪里冒犯了将军,还请将军开恩。</p>
“小民颇有家资,愿尽数献出,以供将军养兵之用。”</p>
对于赵歙来说,能够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p>
桓熙摇摇头,道:</p>
“起来吧,你所作的事情我都清楚,但本将军无意要治你的罪。”</p>
赵歙一怔,他不知道桓熙深夜将他带来,究竟所为何事,但听说自己不会被治罪,难掩心中喜悦,激动道:</p>
“将军若有吩咐,尽管直言,小民愿效犬马之劳。”</p>
桓熙微微颔首,问道:</p>
“我听说你本是关中人士?”</p>
“不敢欺瞒将军,小民是为躲避战乱,才来到了汉中,在此安家。”</p>
“离乡多年,可想过要回去看看?”</p>
“这...”</p>
“我听说华山有一隐士,名叫王猛,字景略,你若能前往关中,为我寻访此人,请他出山,我必以重赏相谢。”</p>
赵歙不明白桓熙自小长在江东,从未涉足关中,又是从哪里听说华山有这么一位隐士。</p>
当然,以桓熙的身份,做事何须向赵歙解释,赵歙也不敢追问,如今桓熙发了话,根本就不容他拒绝,更何况还有重赏作为诱惑,赵歙应道:</p>
“小民谨遵将军之命。”</p>
临别之际,桓熙当面叮嘱赵歙道:</p>
“王猛此人,我有大用,切记不可失了礼仪。”</p>
赵歙欣然应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