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我告诉你什么叫世界观和方法论(3 / 3)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1451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谢鲲饶有兴趣地搬来椅子坐在徐鹤对面:“你继续,你的方法是什么?”</p>

“致良知,致良知可以有两种解释方式,一种是达到、回复,就是说通过格物,去掉染污,让我的良知得以展现;另一种就是致我心之良知于万物,是在事事物物上展现良知。致良知于事亲即是孝,于事君即是忠。”</p>

徐鹤补充道:“但实现这致良知,也就是说,在践行致良知时,也是有方法的。”</p>

谢鲲很聪明:“实现方法论的方法!”</p>

跟聪明人说话真的一点都不累,徐鹤笑了:“没错,我叫他知行合一!”</p>

“知行合一是原理,其意义是知和行是一个东西。因为知行合一,所以修身要从修心开心,修心致良知后,必有良行。”</p>

谢鲲麻了,这小子看来不是第一天在思考这些问题啊。</p>

这已经都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了。</p>

好家伙,自己当年看着一步步成长的小小社学学童,什么时候变成……</p>

谢鲲已经不知道如何形容了。</p>

“我们掌握了方法,还要有实践,实践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立志,用功。”</p>

“用功靠得是省察克治,如果觉察力不够,就要修定,守静……”</p>

徐鹤足足说了大约一个时辰,才堪堪把原始的,王阳明的那一套东西简单概述了一遍。</p>

至于阳明心学流派之后的分支阐发的东西,他压根都没提。</p>

一是有些太极端了,说出来害怕吓死师伯,还有就是太庞杂了,他连王阳明那一套都还没有完全吃透,余者就更勿论了。</p>

但这些,已经足以让谢鲲瞠目结舌了。</p>

他怔在椅子上很久,方才缓缓舒了一口气道:“亮声,你知道,为什么我跟你师傅关系情同手足吗?”</p>

你们跟顾守元不都是丁末十子,当然……</p>

徐鹤刚这么想,突然觉得自己草率了。</p>

一个当今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浙江籍的进士。</p>

虽然被士林拉在一起,称为丁末十子。</p>

但唐宋八大家必须是好基友吗?</p>

这推断不成立好不好。</p>

“师伯,那你们……”</p>

“因为我们不仅是同年,还是一同结社的社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