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通翻找下,杨寅秋还是没有在这些卷子里发现徐鹤的试卷。</p>
他终于有些坐不住了。</p>
“不可能吧?难道是上选之文?”想到这,他后背浮出一层热汗。</p>
这时候叫他把中段卷子看完再看上段,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p>
他皱眉急切道:“去,把上段的卷子全都给我捧过来!”</p>
书吏们一头雾水地相互看了看,全都搞不懂杨大人这是抽了什么风。</p>
但大家终究不敢多问,几个人去了,又将上段的卷子拿来。</p>
杨寅秋几乎是瞪着眼从第一份卷子看起的。</p>
四书题的筐中,当他看到三十多份时,徐鹤的名字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帘,他心中“咯噔”一下,转而看向文章,下一秒,脸上火辣辣地蔓延开来,瞬间让他那不怒自威的脸皮通红。</p>
彭汝玉见状好奇地凑了过去一看,首先卷面上那笔字就让人心情舒畅,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再看破题之言:“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p>
老彭见到这个熟悉的开头,恍然大悟道:“原来大宗师找的是这篇佳作!”</p>
杨寅秋心中有苦难言,他哪里是找文章,他明明是寻人来了。</p>
可是万没想到,被他大加赞赏,牛皮吹上天的文章竟然是徐鹤这小子做的。</p>
杨寅秋此刻连骂娘的心思都有了。</p>
可一旁的彭汝玉似乎并没有察觉他脸色的难看,在看到徐鹤的名字后惊呼道:“是徐鹤那小子的文章啊?难怪难怪,这家伙写出来的诗文,篇篇让人读了口齿留芳,若是他的文章,倒也不奇怪!”</p>
杨寅秋:“……”</p>
彭汝玉接着道:“想起那日大宗师点评此文,说他随题叙置,而其剥落呼吸,掉折渡落处,时文中史、迁也!大宗师竟然将这小子比作司马迁,这可不能让那小子听到了,不然该生年纪尙小,恐受不住骤然拔高……”</p>
见彭汝玉至今还是一副为徐鹤思量的样子,杨寅秋心中只想哭。</p>
这徐鹤怕是个妖孽吧?</p>
大魏朝的文章大家,能掌握一种笔意就已经了不得了。</p>
可这小子不仅骈文的对偶写得文采斐然,就连散体也颇类《史记》、《汉书》。</p>
文章嬗变,无可捉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