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院试(6)(2 / 3)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1397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彭汝玉作为提调官,那是肯定也要参加的。</p>

不过他的工作主要是考场安排这些东道主的责任,来参加阅卷,纯粹是朝廷规矩。</p>

众童生的卷子先有阅卷官初选。</p>

这些人会把不错的卷子写上评语放在地上的竹筐内。</p>

吏员们将其收集起来便送到杨寅秋的案上。</p>

杨寅秋第一次任学官,对这一套流程还是觉得挺新鲜的,以至于当他拿到第一份试卷时便摩拳擦掌,幻想着从自己手里也能走出几个未来的进士、状元,到时也被士林传为佳话,说他有识人之明云云。</p>

彭汝玉看着杨寅秋那劲头,心知他大姑娘上花轿,这是头一遭,心中对这人表面严肃,内心浮躁的行为有些不以为然。</p>

不过他只是提调官,陪坐即可,于是他脸上也不表现出来,只是慢慢品茶,当做没看见。</p>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p>

杨寅秋眼前的卷子,文章在他一个正牌二甲进士眼中大多粗鄙不文。</p>

前面十多份卷子中,竟然无一人取中。</p>

渐渐的,杨寅秋也觉得索然无味起来。</p>

就在他百无聊奈打开一篇文章时,却突然来了精神。</p>

只见那题破的是:“圣人所谓孝之至者,德所发也。”</p>

杨寅秋点了点头,这个破题十分贴切,紧扣主题。</p>

他自己就是出题人,自然知道以全文为题答起来该有多难,所以能破题如此清明者,这还是十来份卷中的第一人。</p>

杨寅秋接着往下看去。</p>

只见文中一句道:天生万物因其德而培之,地载江河因其厌而覆之。</p>

杨寅秋眼前一亮,此文两句是为阐发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两句,既结合了破题进一步释意,又对仗工整让人朗朗上口。</p>

杨寅秋嘴角牵出一丝笑意:“抓住你了!”</p>

再往下看,果然,全文几乎都是用骈文的形式来写,不过一些地方有点牵强。</p>

但在杨寅秋看来,这也不奇怪。</p>

徐鹤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已然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