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别梦寒。
生命
曹海金
来
从何处来
去
往哪里去
来
从来处来
去
往去处去
来去为何
如此匆匆
生命的流程
谁把握得住
感喟
扫描着
心灵的印迹……
因为,是在这开放式公园,有的是游人,所以阿眉没有放开喉咙唱,几乎是哼唱,但是这更加有韵味,其实倒是符合了这首歌的特点。
唱着,阿眉的脑海就有了《城南旧事》的镜头,看了电影以后,她曾经找来了书,看过林海音的校旱,每次读到文中父亲去世这儿,她总感觉凄寒无边。而这首诗,听起来也是有无尽的凄凉和无奈……
你唱得真好。他说,他真诚的眼光看着她。
不是我唱得好,是这首诗歌太好了。她说道。
你说说看,为什么好?他问。
就是感觉好,但是说不上来。老师你说吧。她竟将他一军。
呵呵,反而倒在我头上了,我就说说自己的体会。因为我也很喜欢这首诗的,而且力求学习这样的写法呢。
阿眉,微笑看他,没有答腔,等他的话。
这首诗歌,好在全是用了白描手法,所以老少皆宜,通俗易懂,同时,送别的主题却又是人生的常事,人类千年的主题之一。怎么不叫人感念?
哦……
他继续道,李叔同在白描的时候通篇用了许多的物象:长亭、古道、芳草、天、晚风、柳、笛声、夕阳、山、天涯、地角、一杯浊酒……没有一样不在述说着别梦寒!没有一样又不是大家不熟悉的。因为那全部是离别的人眼睛里看到的景物,这离情别绪,人类亘古不变的凄凉,全依附于眼睛里见到的景象了,不说情,但是所有的景象却又全在说着离别的忧愁之情,这就是诗歌的景语即情语了。
噢,我明白了,他这诗歌跟古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味道是一样的,是不是?
是啦,就是这样的。
原来,这《送别》就是我们平湖人写的,那可得要去看看。
好的,我曾经进去看过,值得再次参观的。走吧。他就同意地说。
说完,两人就朝李叔同纪念馆走去。他抢在前头购买了门票,两个就进入了纪念馆所在的叔同公园。
……公园里绿树成荫,是个幽雅的去处。
一进纪念馆,阿眉就看李叔同的介绍了,她简单地记住了以下信息: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幼名成蹊,源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名文涛,祖籍平湖,生于天津。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高僧、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书画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将诸多学科门类集于一身,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啧啧,不得了,他有那么多的名头噢。
是啊,他是个多面手,弄一样象一样的,非常严谨刻苦、相当博学多才的一个人物。
阿眉想这李叔同纪念馆位于平湖城关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真的是选对了馆址,配以美丽的水乡风光,大师的纪念馆犹如出于美丽绿色树木、碧绿河水的一朵夺目的巨型莲花,是那样的圣洁。
为什么纪念馆的建筑造型为一高雅、洁白之莲花?他一边带了阿眉走一面说,犹如导游一样,那是用以象征李叔同宽广的胸怀、纯洁的品格的。
哦。
纪念馆总面积1506平方米、高24米,分上下两层。二楼设七个陈列室和一个能展示近百件书画作品的环形展厅。
陈列室分别陈列李叔同各个时期的生活史料与书法真迹。
纪念馆所在的叔同公园,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名人塑像与小桥流水相应成趣,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他说这里已成为东湖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哦,这建筑我倒是常常看见的,也晓得是个纪念馆,就是没有想过进去看看,竟然是这么有名气的一个名人,真个想不到。
是啊,你可以看看他的文集的。他说着的时候,眼睛里明显地带有景仰之情。
噢,哪里有呢?
纪念馆里面就有的买。
那我是一定要买来看看。
当阿眉他们离开的时候,她真的购买了文集。
李叔同是一位旷世奇才,阿眉想道,能够将那么多的学科门类集于一身,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