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俗在延续,生活在节节高(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于是,阿眉来个干脆,出了一万多给女儿买了笔记本,同时购买了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让电脑商立即上门安装好了。

腊月的二十八晚上,阿眉与女儿就不必抢了,女儿自己可以呆在自己的卧室的小书桌前,就可以无线上网络了。

而阿眉,依旧占据着大大的书房,上那台式电脑。

阿眉,现在她的上网,玩文字,已经是有些瘾头了的。

怎么可以一日不上呢,哈哈上网络如一如三餐,不可以或缺了。

有事没事,只是想上,要开了电脑。

想来这电脑就是好,即使什么也不做,就是开了播放器,聆听网络上收集来的歌曲、音乐、舞曲,就是莫大之享受。客厅的那套豪华音响系统,反而难得听了,就在书房舒服地上网络一面开着播放器听歌曲。

晚上,阿眉浏览着网页,突然想到女儿说起的寒假实践作业,她说学校的语文老师布置了寒假作文,也可以写成社会实践的,题目是“家乡过年的习俗”,这让阿眉也不由地思考上了。她想语文老师的这个题目还挺有意思的,过年的习俗确实有可说道的地方。也可以让现在的孩子,去追随一下传统的习俗,让这些东西,给他们些影响。

这题目是女儿的,女儿还罗嗦着说麻烦麻烦,烦也烦死了放假了还弄个实践题目。阿眉倒觉得这题目有些意思,不由地自己想着这题目了。

晚上坐到电脑前,本来想找人聊天的,但是因为这个题目,她就思考起来,她想人终年呆在一个地方,或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一个地方,这一处的一切将人的思维会不会格式化呢?生活确实奇怪,就说习俗这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就这么一直在延续着,一代一代的,香火不绝。

小的时候,是从不仔细想的,现在想来,这过年的习俗,就是那做糕以及圆团也是有讲究的。

出糕,大概是古代先辈用了谐音,意味着年年有的高;这圆团又是意味着团圆之意了。所以,就是在最穷困的年代里,每个家庭好歹要做上一些的。做好了晾着正月里慢慢地享用。

先民的意思真的相当质朴,但是绝对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对美好和谐生活的渴望。

……

想着想着,阿眉回想起小时候等着过年,以及小年夜做这些糕和圆团的情景了。

阿眉清晰地记得,最早的时候,加工米粉的机器还没有,整个村上就一个磨,磨架用绳子是吊在大梁上的,用双手推磨的,使用的时候必须一人推,一人在磨前喂米粒。挨家轮流地用着,是老早就开始了。推磨的样子很有节奏,加上磨盘发出的响声,夫妻推磨显得非常的和谐,有幸福的感觉,看起来。

一到腊月,每户人家就开始淘米了,根据比例搭配淘一些晚粳米、一些糯米。

在竹匾里将淘干净的米晾个半干,也就是米粒不会粘手为止。

到了推磨,磨米粉的时候,阿眉一定是跟了父母一起去,就在旁边看着,阿爸呢,自然是推磨;阿妈自然是随了磨的旋转喂米粒儿。当米粒儿在上下两片大圆盘似的磨片的磨碾下,变成为雪花一样掉落到下片四周的时候,阿眉有说不出的欢喜。

每当看到下爿磨片的四周落高了米粉,阿眉的手就痒得来非要去弄平不可的,然后又看着在阿爸阿*双推磨的忙碌下,慢慢地又是米粉高起来,她又忙着将它们弄平了,周而复始……

真的很有意思的,米粒就这样成为了米粉,有一股清甜的米香。这股子香现在好象还就在鼻子下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