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3 / 3)

英伦文豪 员在 2888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没有人把夏目漱石的话当回事。</p>

与此同时,下面的学生也对陆时发难,</p>

有人直接说:“陆教授这话说得有些离谱了吧?叶芝先生可是我们大英帝国的诗人、剧作家,《当你老了》亦是用英文写作的诗歌,在韵律上怎么会比不过译作?”</p>

陆时听得有些想笑。</p>

准确地讲,叶芝是爱尔兰人,</p>

在英格兰人眼中,爱尔兰和苏格兰一向是乡下的代名词。</p>

现在倒好,叶芝竟然是“大英帝国的文人”了,</p>

就跟陆时成名后,牛津和剑桥要抢着给他发荣誉学位甚至教职一个道理。</p>

陆时说:“我知道叶芝先生是英国人,我甚至知道他是一名神秘主义者,并且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坚定支持者。”</p>

那名学生说:“那你刚才还胡言乱语?”</p>

陆时摆了摆手,</p>

“我并没有……额……你应该注意听了吧,我刚才只说了韵律。”</p>

一时间,下面的学生窃窃私语,</p>

不满的情绪在酝酿。</p>

萧伯纳眉头皱得紧紧的,忍不住说:“唉,陆这是何必呢?”</p>

作为剧作家,他常写各种各样的咏叹,</p>

所以,对于韵律,他是有清晰的认识的,也明白汉语和英文各有各的长处,并不是说用英语创作的叶芝就一定比用汉语翻译的陆时有优势,</p>

同为第一语言,看的是作者和译者水平。</p>

可问题是,</p>

“剑桥的学生们恐怕很难接受这种观点吧?”</p>

萧伯纳担忧。</p>

一旁的沃德豪斯说:“何止是剑桥,就连我们学校的学生都颇有微词。”</p>

两人环顾一圈,</p>

伦敦大学联盟的学生们也在紧张地讨论。</p>

沃德豪斯压低声音问道:“萧,你赞同陆教授的观点?”</p>

萧伯纳谨慎地说:“部分赞同。”</p>

沃德豪斯挑眉,当即戳穿道:“‘部分赞同’就是‘完全赞同’。赞同不完全等于完全不赞同,反之亦然。”</p>

萧伯纳无奈,</p>

“好吧,我投降。我完全赞同。”</p>

沃德豪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么看来,陆教授还是客观的。只是,学生们恐怕客观不起来咯~”</p>

话音刚落,便又有人站出来反驳陆时:“陆教授莫非觉得汉语强过英语?”</p>

这本是疑问句,</p>

但是,剑桥的学生们全都忍不住笑,</p>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其实是一个无需回答的反问句。</p>

一时间,刚才还很轻松的气氛变得无比紧张。</p>

卡文迪许看着陆时,</p>

忽然,他一招手,示意教授们出动,将那个提问的学生带离现场。</p>

陆时是剑桥大学在报纸上通过公开信请来的,不能被如此为难,否则显得他们的邀请像一个陷阱,</p>

这绝不是绅士所为。</p>

教授们会意,走向那个提问者。</p>

结果,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陆教授,中国文明早就已经没有延续了,为何你还会有那种愚蠢的想法?”</p>

这个问题更尖锐。</p>

剑桥的教授们出动,想把两人支开。</p>

然而,陆时却示意他们停下,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试着回答他们的问题。”</p>

沃德豪斯愕然,</p>

“陆教授这是要正面回应吗?”</p>

萧伯纳轻笑,</p>

“看他这个样子,我反而放心了。爵士,你是见识过他的口才的,也读过他的作品,眼前这点儿小麻烦根本难不倒他。”</p>

两人一起将目光投向陆时。</p>

没想到,陆时的话让人大跌眼镜,</p>

“事实上,不光是英国人,就连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汉语是一种累赘,是落后的、是需要取缔的。”</p>

鲁迅先生就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p>

当然,此观点有时代局限性,</p>

但也确实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人们的某种集体确信。</p>

剑桥的学生们有些失望,</p>

没想到著作等身的陆时这么快就怂了。</p>

没意思!</p>

然而,陆时话风又转,说道:“可我并不这么认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