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是自己的事</p>
到了工作环境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p>
而且很容易浪费。</p>
不知不觉,一段时间就过去了。</p>
也许不觉得这是自己的时间的缘故吧,而且在工作环境,总有去感应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环境的心念。</p>
所以要放松下来,好好地去写,那也是太难了。</p>
现在也真觉得喜欢读书写作的人,与不喜欢读书写作的那是两种世界的人。</p>
有时候会觉得一件事如果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我的了,可以用来读书和写作。</p>
还觉得开心呢,马上对方一句话,再留下吃饭,我一下子就要崩溃了。</p>
然后怎么说呢?说起来都不算事儿,读书和写作短期内根本看不出什么来。</p>
可是每一天也不能松懈。</p>
说不清楚,再加上说了,对方也不会明白的。</p>
人家没有这项爱好,怎么会懂得这项爱好的内情呢,于是就有难相处的感受呢。</p>
我都希望哪怕是私人聚会,也把时间说清楚,这样就可以计算我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和写作了。</p>
可是会任意加时间的人,又怎么指望会对时间敬重呢?</p>
最近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女主获得了女王的青睐,她回到自己的世界,她的闺蜜并不接受她的改变。</p>
把她的电话丢来丢去,那是对游戏规则不敬畏。</p>
评论说,有没有可能获得机会,也是和实力息息相关,假如没有对游戏规则的敬畏,那是有了机会,也难以出位的。</p>
这个道理也许在学校时期不一定会理解,可进入社会,经历过之后,会表示认同的。</p>
甚至还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金钱、地位这些都还是其次的,可认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p>
说与不说,都不是关键。</p>
既然懂了,又何必去说。</p>
假如不懂,说了也未必懂。</p>
那么说来何益,这不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吗?</p>
而且浪费了,多半还没什么收获。</p>
说不定还要浪费更多时间。</p>
这又何必呢?</p>
难怪有人说,要与高手计输赢,不与傻瓜论短长。</p>
这里面是有一份利益掂量的。</p>
没办法,社会不是学校。</p>
虽然进入社会后就更需要学习,可学习就是自己的事,别指望有谁会来买单。</p>
还希望有人来买单,那就先要问一声为什么?人家是亲戚吗?亲戚也没这种义务的。</p>
所以成长就成了自己的事。</p>
然后呢,可以帮助自己尽快成长的资料,就变得珍视起来了。</p>
二、</p>
这两天在群里发生了好玩的事。</p>
偶尔提了一句,韦小宝道:“你妈妈滴什么里格东西。”</p>
马上就有网友君子剑柳若松来了一句英语:Weisaid:Damn!Whatthefuckyou?</p>
哄笑之余,忍不住绰舌,厉害了,这英语扛扛的说。</p>
接着昨天又问,辣块妈妈英文怎么说?百度了一下,还真有,还可以跟着一起念呢!</p>
这样一来,对英语的性质就被吊起来了,于是要去看看《鹿鼎记》的英文怎么翻,这是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字眼,离开了中国文化的土壤,那是很难解说的,那么上网去查,查下来开始冒汗和无语。</p>
百度上这样说“《鹿鼎记》英文版由英国汉学家约翰·闵福德(JohnMinford)翻译,英文名为《TheDeerandtheCauldron》,分上中下三册。”</p>
然后一看价格,在孔网居然2000元一套,比中文原版贵多了。</p>
这样来看,我们岂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少数能直接看中文原版《鹿鼎记》的人群?</p>
挺稀罕的呢!</p>
于是我发到了群里,提议来个武侠英语角吧?</p>
假如读书的时候,知道世上还有武侠英语角,《鹿鼎记》都有英文版的,我学英语的兴趣就不同了。</p>
那时候还觉得都被说英语的欺负过的,还学那劳什子干嘛?崇洋媚外嘛!</p>
搞得自己还挺正义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