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 / 3)

手转星移 rking 16753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林昭娴写到后面,戏分越来越少形象也越来越单薄。

实在没有办法,要重点关注的女角太多,而林昭娴重要性的排位相对靠后。

录音带事件是临时加上的情节,正是因为觉得林昭娴写得存在感太弱,特意加强了的,顺便串连一下后面的故事线。

林昭娴的肉戏在全篇中相对而言不算很多,最后也有点游离在主线之外。

她那个地窖贱价卖身的结局,其实也算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后续可以有多种可能性,比方说可以被警方解救、可以感化锐哥、可以象杜可秀般跟锐哥同流合污、可以被卖到更黑暗的地方、可以在锐哥跟李冠雄一伙搭上线之后送到岛上等等。

喜欢什么样的结果,读者可以自行脑补。

【丁尚方和袁显】

年龄:均约30岁

身份:李冠雄亲信

丁尚方和袁显的共同点,都是李冠雄的得力干将,甚至接近于哥们交情。

但对于这两个人的形象刻画,老版中几乎是不考虑的,甚至两个人的形象都没有进行区分。

这次重修,也对这哼哈二将进行了重新定位,将二人原本的形象集中到袁显身上,丁尚方的形象重新设计。

所以重修中一些原本是丁尚方出场的戏分,都改成袁显了。

最终的人设,是丁尚方主管白道生意,袁显主管黑道。

丁尚方性格偏阴沉,有一定心机,业务能力更强一些;而袁显更为鲁莽直接,不怎么会耍手段,属于无脑坏人。

这样的设定之后,袁显就承担了更多的肉戏功能,但对于如何调教女人并不如何考虑,一味强上硬来,简单粗暴,主要负责生事和惹仇恨。

而丁尚方对于如何调教女人是有想法和目的性的,于是奴隶岛上他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他们之间如何对待女人,通过杜可秀的沉沦经过,侧写了一番。

他们应该说,都忠于李冠雄。

但是,袁显的忠心外露,不顾一切,最终甚至为了掩护李冠雄而死。

而丁尚方来到结局部分,受到了不太公平的对待,忠心明显已经动摇,但结局时间已到,他下一步会不会谋反?

伏笔已经埋下,大家可以尽情脑补。

【江美珍和杨彤】

年龄:江美珍42岁,杨彤16岁

身份:杨丹的母亲和妹妹

江美珍就是一个软弱可欺、温柔娴静的家庭妇女,杨彤是一个童颜巨乳的可爱小萝莉,人设都很简单。

只不过写到后期,从剧情的合理性出发,江美珍更多地突出她护犊天性,杨彤仍然保持她天真不谙世事的人设,母女俩也赋予了一定的逆来顺受的奴隶特质。

江美珍和杨彤本来就是陪衬杨丹的配角,是杨丹支线的架构性人物,选择这样的形象,当然主要是为了肉戏的铺排。

而从效果上而言,作者认为还算可以了,肉戏篇幅也超过预计不少,所以搞死阿根之后,她们的戏分也就基本结束。

在肉戏的角度上说,这对母女本来就有很多意淫空间,再加上一个当了明星的姐姐,能够满足很多人的性幻想。

比如说洞房岳母这个情节,是从一开始决定写她们母女时就想好的,也算是杨丹这条线一个主要的爽点吧。

又比如说,从暗黑心理来看,硬搞个漂亮的小美眉让她生小孩,不也是很多坏人的梦想吗?

何况还是母女双飞。

当然,如果想在她们身上继续发挥,也未尝不可,为了两个女儿的江美珍、怀孕的小萝莉杨彤,作为肉戏的意淫空间仍然相当大。

不过由于主线上人物显然更重要,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在她们身上用上更多的笔墨。

她们的结局当然算是比较好的,即使杨彤小小年纪就生下了阿根的儿子,但应该说按理暂时不会有人去骚扰她们了。

作者倒是脑补过那个小孩一旦长大,遗传了他父亲的好色天性,而他的母亲却这么年轻,从乱文角度上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继续想象。

【卢雪媛】

年龄:38岁

身份:李冠雄的大嫂、梦中情人

卢雪媛是李冠雄的大嫂,结婚之后被垂涎她美色的李冠雄数次强奸,丈夫横死之后跟李冠雄对薄公堂失利,带着女儿隐居避祸,却终于还是因为女儿的报复行动,重新落入李冠雄手中,母女俩被调教成李冠雄的私人性奴。

从书中的定位来说,卢雪媛的美貌应该说是冠绝群芳的,属于美到令人窒息的那种,才导致李冠雄在他哥在世时就忍不住下手,之后多年还念念不忘。

有朋友提到这位大嫂是不是老李的初恋和初夜?

其实不太重要,且按我的想法,并不是!

当年李冠雄如何看上卢雪媛并没有写出来,因为这个说开了又是大费周章,总之明白卢雪媛是他的一块心病就是。

卢雪媛的形象一直没有过多考虑,所以到最后可能还是不够清晰。

但这个其实跟当年的杨绡玲不同,《玲珑孽怨》是故意铺陈的大半部的,杨绡玲甚至可说是是全篇架构的中心人物。

卢雪媛只是腾不出手写、未曾仔细考虑过而已,并且也不算核心角色。

大家是可以将卢雪媛母女当成描写李冠雄形象的附属角色的。

卢雪媛写到最后,形象已经太软弱了,自己是觉得有点失败的。

毕竟根据前期的铺述,这应该是一个有想法能独立的刚强女性。

但大段肉戏兴冲冲爽下来,却发现确实将她写得太“软”了。

于是只好“将软就软”,干脆重新赋予她“慈母”形象,将她的一切行为解释成为了保全她的女儿而委屈求全,而将描写的侧重点转到芊儿身上,试图写出一个跟其他形象截然不同的心机少女。

结果便如大家看到的那样,卢雪媛在最后部分几乎没多少形象刻画了,只是强调她的委屈顺从,作为一个李冠雄心里的特殊符号而存在。

对于卢雪媛在李冠雄心中的地位,我的想法是:卢雪媛是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李冠雄的一块心病,这个心病是强烈的占有欲。

得不到时朝思夜想,得到后他却并不珍惜。

“床头的夜壶”这一集,也就写写老李对大嫂的情结,已经是完全的病态。

他对于卢雪媛,想获得的只是高高在上、完全主宰对方命运的征服感。

卢雪媛母女出场很早,但空置了几十集才重新出现,并不是故意吊胃口,剧情设定的问题而已,我需要她们母女在最后阶段承担起比较重要的剧情功能,去做刘家颖重翻旧案的棋子。

如果当时我决定详写此案,那么应该会安排卢雪媛跟刘家颖有一些互动甚至配合,重燃旧交情。

但既然略写案情了,就只好让卢雪媛继续懵懵懂懂吧。

【李芊儿】

年龄:17岁

身份:卢雪媛女儿,名义是李冠雄侄女,实际是亲生的

芊儿的形象,总的来说是没有经过整体规划的。

初期埋伏笔出场时,是一个胆大任性的少女,可是当她刚刚落入李冠雄手中时,只顾着肉戏没有过多考虑她的形象走向。

芊儿这个人物,前期早有铺叙,之前胆大包天敢挑衅李冠雄,并不是温顺斯文的小姑娘,明显是有心机有个性的,是个敢做敢为的小辣椒。

但被捉之后写得单薄了,缺乏重点渲染,才逐步决定丰富她的人设,最终在剧情进程中强行插入几段她的肉戏,来刻画这个人物。

主要描写的方向,是让她在心理崩溃之后,有目的地自行“堕落”,这点类似于杜可秀。

作为李冠雄的亲闺女,被亲生父亲强奸奴化,能够自行调整好心态,这本来就需要强大的心理,所以芊儿一定是坚强的。

如果后续有发挥空间,芊儿肯定不是那种会真正堕落的角色,给她机会的话,是一定会奋身而起的。

所以,芊儿最终形象是边写边定型的,突出了她的心机和应变能力,甚至天生自带的媚惑男人手段。

写到后期有不少读者在谈论女角黑化,如果这时候一定要让一名女角彻底黑化,我的选择会是芊儿,而不会是杜可秀或者别人。

但毕竟我也没有让芊儿彻底黑化,很可爱的一个漂亮女孩,还是不舍得。

只是最后埋一下伏笔留一下尾巴,以供读者尽情脑补想象。

而她最终的形象,作者是将她定位为一个在崩溃绝望后,以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为筹码,努力主动寻找生路的一个算是“顽强”的美少女。

从李冠雄的角度上说,以老李的人设,明知是亲闺女,对待芊儿的心态只会更微妙,绝不会退缩更不会崩溃。

李冠雄肯定不是伦理达人,而是恰恰相反。

我在李冠雄将芊儿破处时这样写:

“不要!求求你不要!”卢雪媛哭叫着,“你不能这样!她是你的女儿!她真的是你的亲生……”

“是吗?”李冠雄用力一挺,粗大的肉棒刮过紧密的阴道壁,冲破芊儿的处女膜,顶入处女阴道的最深处。

对于乱系的读者来说,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冲击力的。

而确认芊儿是亲闺女后,他不会停止对芊儿的性索取,但肯定会对她更优待,何况芊儿本来就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优待的机会。

对待芊儿、对待卢雪媛及对待其他女人,李冠雄是有区别的,这点从卢雪媛母女落入他手中之后的描写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李冠雄也费了很多心思让她们母女屈服顺从,比如用她们亲友的被凌辱录像带来摧毁她们的心里防线等等。

所以到全书结束,芊儿其实已经是掌握了相当的主动权了,除非惹出什么大事激怒李冠雄(按我对芊儿的性格描写,这种已经不太可能),应该不怎么会被虐了……

【安根】

年龄:22岁

身份:安澜的弟弟

阿根的人设,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社会渣滓。要不是有这么个姐姐,傍上这么个姐夫,在任何电视剧中都活不过一集。

阿根也就写一个完全扶不上墙的烂泥,,又烂又坏。

他好色、任性、不知天高地厚地肆意妄为,问题自己没本事,还做事不顾前因后果,思想肮脏、行为下作。

只能说杨彤被他盯上算是前世不修,换了别的稍为带点脑子的坏人,她们母女也不至于惨成这样。

关于阿根这么搞法,会激怒李冠雄的问题,其实书中也说得比较清楚了。

安澜敢这么罩着弟弟,自然是知道她老公不会理这个,那些胡作非为,在老李那儿基本不是事,懒得理。

何况当他越界太过分时,老李也狠狠教训过他的。

阿根的结局其实从很早就开始铺垫了。

这么一个天怨人怒的人渣,肯定是不会给他好结局的,就算作者宁愿便宜袁显也不可能便宜阿根,袁显起码还有点儿能力、还有点儿义气。

所以阿根死就死了,他的作用到了那儿也已经结束,他的余热就在于继续引发下文剧情,即杨丹的结局。

【欧振堂】

年龄:50多岁

身份:大同之音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冠雄的竞争对手

欧振堂是一个有理想、有手段、有能力的企业家,虽然有时也并不象他表面上那么大义凛然,但基本上他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好人。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小说中,只能反倒成为“反派”。

写老欧的动机很简单,明眼人一看便知,就是给李冠雄设置一个对手,不让李冠雄过得太痛快,好推动剧情。

所以欧振堂的个人形象其实并没有刻意去打造,只是在写到他的时候尽量渲染几笔。

欧振堂对付李冠雄的那些手段大体都略写了,原因也很简单:不想冲淡主线肉戏,以及作者避短。

所以商战情节基本上都不怎么详写,又不是作者的兴奋点,写下过程的脉络就是,不会写得很复杂,有看点就可以了。

况且金融方面我其实也是不懂的,不可能写深入。

至于有没有破绽,那多半是有的,懂行的朋友不必深究。

其它一些关于老欧的细节我也大都选择了略写,比如礼堂录像事件,其实也构思过比较曲折缜密的过程,如何拍杜绿娥录像如何偷梁换柱让老欧老婆的激情片段公开放映等等,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是情色小说,没必要让那些东西过多占用篇幅和俺老人家脑筋,所以曲折的那些全部CUT了,直接说结果,导致故事也许看起来突兀一些。

老欧在对付李冠雄的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我认为是很正常的。

有句话说,对付流氓得用啥手段来着?

自然不会斯文。

而且我也数次暗示了老欧也有一定的黑道背景,至少有一定的黑道人脉。

老欧饭盒领得有点快,是因为中心情节并不在他身上,老欧自己也创造不了太好的肉戏场景,就不让他纠缠太久啦。

欧振堂入狱之后,确实考虑过让另一个配角接他的班,继续为李冠雄树起一个对立面。

首选的当然是苏奈良,但最终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就将苏奈良跟刘家颖见一面之后,一笔带过了。

而后来走入主线剧情的许大法官,只能算是刘家颖形象的附庸,也不是另一个大BOSS。

【吴永年】

年龄:20余岁

身份:凌云婷的司机兼情郎

小年其实没有给他特别的人设,就是简单爱上凌云婷,甘愿为她赴汤蹈火。

重修时添加了一点他的家仇故事,丰富了一下这个人物的背景。

总体而言,小年的存在和故事,全部都服务于凌云婷的人物塑造。

所以,连载过程中有不少关于小年是否双面间谍的猜测,是不必要的,作者写小年跟凌云婷爱情时,全部使用文艺化笔调就表明了这一点。

至于凌云婷对小年的感情……

嗯哪,这么说吧,凌云婷是一艘浮沉在风浪中的小舟,正如《混沌》唱的那样,极度渴望关心、扶持,也渴望知音,而这就是适时出现的小年。

如果将小年当作是她空虚心灵的救命稻草,我也认为未尝不可。

故事的设定,袁显并不知道小年身世,小年他老妈只不过是看了袁显一眼的路人,袁显自己都未必清楚她的名字和身份,所以也不会将其与小年联系上来,做梦也想不到小年的老妈是给自己玩死的,有深仇大恨。

所以小年坚决反水原因,一是因为老妈,二是因为凌云婷,家仇加爱情,理由很充分……

何况就算为自己,袁显毁了他本人前途、凌辱他心爱的女人,就算为了自己和凌云婷的未来,他也该反了。

作者也没有将小年写成纯情少年,他对性欲的索求其实是袁显带出来的,跟袁显是一路的。

让小年玩其他女人,营造一种错位的变态快感,这种黑暗心理看来也挺吸睛的。

无论是在凌云婷面前奸淫乐静婵,还是跟刘家颖偷情,都可以满足一下的意淫,丰富一下人物形象。

他并不是正人君子,一直都不是,对凌云婷的爱情并不能真改变他好色的本性。

小年是死得其所的。

之前构思过一个方案,让他跟乐静婵双宿双飞,一起寻找凌云婷。

但这样结局估计很不讨喜,会被喷死。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必将推翻乐静婵的命运设定,相等于推翻了乐静婵这个人物的整体结构。

于是就只好让他死了,为了加强凌云婷结局的悲剧气氛,最好让他惨烈地死在凌云婷面前,就有了现在这样的写法。

【刘韩】

年龄:40多岁

身份:警务处长

刘韩就是个死变态,有着变态的性癖好。大权在握时专横跋扈,沦为丧家之犬时绞尽脑汁要“光复”。

在人物塑造上,这其实只是个龙套角色,对肉戏的贡献还不如肉棒不太硬的张奉奇导演,甚至不如只主演了两场肉戏的罗树福大少。

但毕竟他身处全书几个重要转折点的中心,起到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他的描述也相对多一点。

刘韩之死,按书中的描述,是死于李冠雄的精心设计,不仅让李冠雄出了爱妻被爆菊的一口恶气,还成为构陷欧振堂的关键棋子。

反正这个人物是必死的,不管大家喜不喜欢安澜,是不是站在李冠雄的立场上看小说,这都是个活不过两集的角色,活了这么久已经便宜他了。

只不过,李冠雄如何设计情节,书中却是略写了,那些情节太拖戏且太费作者脑筋,所以就只告诉读者们结果就好啦!

【冯杰】

年龄:19岁

身份:杨丹的前男友

冯杰的人设很简单,就是一个深爱杨丹的懵懂少年,在爱恨交织的痛苦中头脑发热,迷迷糊糊地在坏人引诱下干了坏事,后来又成为李冠雄利用杨丹陷害引刘韩入套的棋子。

其实作者可说是并没有重视这个人物,对他的描述比较粗略,几乎是用过就弃,他的作用也基本在于推进杨丹支线剧情,连杨丹心里状态的影响都甚微。

在连载过程中,虽然有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心里和剧情走向提出过一些很不错的想法,却没有被作者采纳,原因也是不想在他身上浪费更多笔墨,他对杨丹或者是杨丹家人那些扭曲的执念,不是作者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虽然也颇有拓展空间。

假如以后真写什么续集或者番外篇,在合适的情况也不排除让小冯同学出来客串一下反派。

冯杰的结局作者也懒得仔细描述,只在杨丹的剧情中一笔带过。

对于这样一个为了杨丹绞尽脑汁做了一切,为了救杨丹被诬入狱的少年,无论是作者或者杨丹都没有给他丝毫的同情,实在是太悲剧了。

【龙套甲乙丙丁】

其他有名有姓或者无名无姓的龙套一大堆,多数是简单服务于某个场景或某个情节设置的,就不一一列出了。

附录2:【歌词集】

《手转星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作者替小说里面的小美女们写了很多歌词。

这些歌词全部都是作者原创,也都颇费了心思,用了不少精力去写。

这些歌词大多为了契合女歌手的形象而创作,一些歌词甚至还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甚至剧情功能。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云端的天使》是凌云婷的形象代表曲,那其他女歌星也可以从其歌词中表现其歌坛形象,越多的歌,可以表现得越丰富。

自制歌词这种玩法,其实纯属意外。

开篇之时写“云端的天使”时,随手就胡诌了几句,也没想要怎么样,所以在旧版中凌云婷很多歌只提到歌名,顶多编上一两句歌词而已。

但当写到丹璐的《清晨的期许》,尤其是林昭娴的《倚栏》之后,得到不少读者的认可,我也觉得既然是写歌星,那她们的歌曲里也大有文章可做,所以重修时大大增加了歌词的篇幅,增加歌曲的剧情功能和象征意义,一些原本只出现歌名的也填上歌词。

没料到写歌词这玩意儿也会上瘾,一开始补充歌词时也没想要写成什么模样,刚重修时写的《玉女日记》和《红粉女郎》都没写出完整歌词。

直到同时写凌云婷的《情陷白钻戒》和《大雪这天》两首歌时来了感觉,歌词主题和遣词择字都相当满意,甚至就在这两首歌上,确定了句句押韵的写法。

之前写的有可能是两句一押,用韵还不严,而接下来写的那些都十分注意韵脚了。

写歌词时当我确定了韵脚之后,我有时甚至把该韵脚的常用字全找出来,一个一个找合适的字入词。

特别是后期凌云婷倾吐心声的《蝉语》,由于赋予了较重要的人物塑造功能和剧情功能,简直是逐字推敲,颇费了些精力。

在全书结束之际,我梳理了一下全部歌词,方便读者翻查。

这些歌词,也算是作者写《手转星移》时比较得意的一个副产品,喜欢的朋友可以回味一下,不感兴趣的朋友现在可以就此略过啦!

(一)凌云婷《云端的天使》

拥抱我吧美好的人世间,那鲜艳的花啊清澈的泉,辽阔的大地啊青青的山,还有英俊的少年郎。

即将下凡的仙女在眺望、在盼望。

融入你的怀抱,散发我的芬芳。

即将下凡的仙女在飞翔!

注:

这是凌云婷处女作和成名作,更是她形象的代表曲,是她第一张唱片《落凡的凌云婷》的第一首主打歌。

作者给了这首歌很高的地位,在全书中反复提起,不仅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甚至荣获最佳金曲。

这首歌词确实只是随手乱写的,当时只是很简单地觉得用几句歌词来为全书开篇比较顺,因为写的是女歌星嘛,而且可以随即转换切入凌云婷奴化服侍的场景,营造出形象落差。

歌词确实也没有经过太多考量,只有简单的八句,单从质量来说比较差,跟后来精心炼字的那些歌词完全无法相比。

但由于书中的设定,这是凌云婷一首大红歌曲,凌云婷的形象就是“云端的天使”或者“落凡的天使”,所以这首歌在书中也被反复多次提到,包括开演唱会时袁显也硬是要求将此曲作为开场曲。

书中但凡提到这首歌,意图通常也很明显,就是在强调凌云婷天使的形象,是一个自带仙气的清纯玉女。

这也是这首歌在全书中最主要的作用。

(二)凌云婷《热力青春》

夏日里跃动跃动着青春魅力,闪耀闪耀着青春热力……

注:

这是凌云婷第一张唱片《落凡的凌云婷》的第二主打歌。

因为以前通常歌星发唱片,大多是快歌慢歌有所搭配的,所以就给凌云婷也搭配了一首快歌,也设定了这首歌作为青春舞曲,热爆暑假校园,让它也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

但这首歌在旧版中敷衍地只写了两句歌词,之所以重修时没有补充完这首歌,主要原因是按照故事的时间线,开篇时《热力青春》就已经是两三个月前的“老歌”了,没有再安排剧情功能,全书中也很少提到。

(三)凌云婷《田园孤女》

(无歌词)

注:

这首歌是凌云婷第一张唱片《落凡的凌云婷》的第三主打歌,也是榜首歌曲。在凌云婷跟林昭娴交锋激烈之际,也多次被提及。

旧版中也只是胡乱起了这样的歌名,当时考虑的还是凌云婷“清纯”形象吧?

但没有给这首歌杜撰哪怕如《热力青春》那样的两句歌词。

重修时并没有将这首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也没有设计凌云婷演唱这首歌的剧情,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费心思去写歌词了。

如果真写歌词,大概是会借景写人,蓝天白云青葱田野,写女主人公的天真纯洁,要么清高自许,要么向往自由或者向往爱情之类。

(四)凌云婷《情浓时分》

若是情到浓时,那管天崩在眼前、地裂在眼前?

注:

这首歌应该只提到过一次,也是凌云婷第一张唱片《落凡的凌云婷》中拟主打的歌曲。

当时写时,应该为了描述凌云婷当时的心境而临时杜撰的,也考虑到凌云婷的第一张唱片中应该有情歌,所以随手提了一下。

因为没有赋予其它的剧情功能,所以重修时也没有补充歌词。

(五)凌云婷《玉女日记》

盈盈欲滴莹晶蕊,银瓶清露长在深闺。

玉质请君莫偷窥,我身如白菊心是蕙!

注:

这是凌云婷第二张唱片《玉女日记》的同名主打歌,也可以算是凌云婷形象的第二代表曲。

书中对这首歌如何从推出时的受冷落到逐渐走红有一定篇幅的铺述,也让它也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

老版中也没有给这首歌写歌词,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歌名起得实在不好,写歌词时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重修时甚至考虑过换一个歌名。

只不过从尽量“保持原状”角度出发,留下了这个歌名。

而由于对这首歌给予了较高定位,且出场率也较高,所以决定补充歌词。

《玉女日记》和林昭娴的《红粉女郎》是同时写的歌词,重修刚开始时还没有打算把歌词写得太详尽,所以这两首歌也都只写出一节文字。

这四句歌词简单言志,自表坚贞,实在也是因为当时没找到对这个歌名更好的铺述方式。

在连载时我提过,全书所有歌词,除了《玉女日记》“借”用过一首香港老歌外都是原创。

那首香港老歌大家没能找到我也并不意外,因为年代实在久远。

现在就公布答案吧:那是出自TVB在1976年拍摄的史上第一部长篇金庸剧《书剑恩仇录》的插曲《绿水情波》,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填词、汪明荃演唱,是陈家洛(郑少秋饰)初遇正在河里洗澡的香香公主(余安安饰)时,借香香公主之口唱出的插曲,歌曲挺好听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歌词如下:

“山谷无限秀丽,四岸香花作布帏,长芦苇轻遮蔽,寄情绿波心意系。水儿照映我着迷,花儿盛放惊俗世,那里蝴蝶偷窥眼,存心不守礼!

浪蝶犹在作伪,你在偷窥有意为,浪蝶呀应知礼,我如白菊心似蕙。心似兰蕙!”《玉女日记》主要“借”的“偷窥”的寓意和最后一句的比喻。

(六)凌云婷《大雪这天》

就在大雪这天,北风穿透窗帘。

窗外雪花片片,冰封的我一夜未眠。

就在大雪这天,浮现出你的脸。

我们曾肩并肩,雪地漫步相看两不厌。

再见吧这浪漫雪天,请带走我的思忆每点。

就算我的爱心不变,唤不回你的沧桑容颜。

不如让这无尽思念,化作勇气填满我心田。

我才可以迈步向前,即使不见鸳鸯也绝不羡仙!

注:

这是凌云婷第二张唱片《玉女日记》的第二主打歌,其实也仍然是凌云婷形象的代表曲。

这首歌中写的坚贞少女外柔内刚,心中柔情万缕但却坚强而上进,正是我对整部书中凌云婷形象的总结。

如果说《云端的天使》是描述外表,那么《玉女日记》尤其是《大雪这天》注重的是内在。

《大雪这天》是老版中没提过的歌曲,完全是重修时的全新添加。

剧情进行到那个阶段,对凌云婷的歌坛的情况着墨较多,也正需要一首主打歌,处于《玉女日记》和《情陷白钻戒》之间打榜,于是决定多写一首歌。

一开始的立意是打算写一首情歌的,毕竟情歌是流行乐坛的最主流,作为顶级流量歌手不可能没有情歌,而当时已经给凌云婷写好的多首歌曲都不算情歌。

只是没想到写着写着,却还是绕回到励志歌的路子上,即使仍然算是情歌,也只能是借情言志吧。

这首歌词是跟《情陷白钻戒》几乎同时在写,首次让作者体会到借歌词写人物乐趣。

《大雪这天》后面连续八句一气呵成,那层叠节奏和渐步推进的抒情语句,是作者最满意的部分。

(七)凌云婷《情陷白钻戒》

落霞铺满彩色大街,鼓声响彻缤纷世界。

欢快的歌儿一阙又一阙,迎来今生最亮的这轮明月。

环在无名指这白钻戒,拥抱彼此的一切一切。

两心从此紧相贴,不是幻想是真真确确!

闪闪白钻戒,映照着你的纯洁胜雪。

让这闪闪白钻戒,铭刻着你和他永永远远的浪漫和谐。

戴上白钻戒,美满余生请他来书写。

幸福岂止白钻戒,更有天长地久甜甜蜜蜜的这些那些。

注:

这是凌云婷第二张唱片《玉女日记》的第三主打歌。

按书中的说法,这本来应该是第二主打的,但因为要在李冠雄安澜婚礼上给新娘子献礼,所以拖延成第三主打。

对于这首歌,书中也给予了较高的地位,不仅在首播时大动干戈,后文还多次强调这首歌的热爆程度,以致于当年度的很多婚礼上必播此曲,并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

这一方面当然是在描述凌云婷的走红,另一方面自然也有点私心,因为这首歌词是作者本人自认为写得比较满意的一首。

《情陷白钻戒》是老版中数次提过的歌曲,歌名当时应该也是随意起的,也没考虑这种歌名能写出什么歌来,似乎也是失恋歌曲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