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杂草被风吹倒,冰雪覆盖以后就是个包。
以后农村地里的土豆秧和西瓜秧会集中在一起,晒干了等明年开春点火烧了。
就和这些草堆一样,底下全是耗子,最少几只,最多几十上百只。
吴昊小时候就爱点这些东西烧耗子,东北人不吃老鼠,山鼠都很少有人吃。
他家的两只貂不饿急了都不抓耗子,这里雪厚也抓不到,它俩宁愿跟着狼群混也不在这费劲。
而他对老鼠没有好感,如果不是这边的雪太厚了,现在就想点火。
三个人跟着狐狸进东面林子往北走了四五里路,来这里的人不多,小动物的脚印不少。
狐狸加速跑到一个土坡前,绕到东南钻进一个洞里。
三人在附近转一圈,吴卫国先开口:“有血迹还有两只貉子的脚印,估计是来打架的。”
“嗯。”吴昊点头,附近没有其它动物脚印,貉子没有“借刀杀兽”。
貉子冬眠醒了会找吃的,它打不过狐狸,双方结仇会借刀,这次敢来有可能是趁狐之危。
“看看这是啥。”
听见大张啰喊,爷俩走过去看着雪地里埋着的鸡骨头,吴卫国拿起一个带绒毛的鸡爪说道:“沙半斤。”
大张啰舔舔嘴唇:“这玩意好吃啊!”
吴昊接过鸡爪点头:“这片林子里应该有不少。”
沙半斤,也叫:沙半鸡,沙鸡子,沙笨鸡,傻笨鸡,学名斑翅山鹑。
味道比飞龙差一些也很好吃,属于鹑鸡类,和鹌鹑不是同一种,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傻半斤在野生条件下遇惊时常蛰伏不动,直到人迫近时,才匆促惊飞。
但飞出不远又降下来钻进灌草丛中,半斤是它长不了大个,去掉毛只有拳头那么大,也就半斤左右。
老话说: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半斤,沙半鸡的肉能温补脾胃,可以入药,是上等的食疗佳品。
“沙半斤”的特别之处在于短短的双脚,从脚爪到脚趾,都覆盖着浓密的羽毛,就像穿着“毛靴”一样。
有了天生的“毛靴”,夏季踩在灼热的沙子上,能起到隔热的效果。
冬季行走在积雪里,不会下陷,也有御寒的功能。沙半斤迈开小短腿,可以轻盈的在沙地里蹦跶。
觅食,也会遇到危险,所以沙半斤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伪装,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蹲在地上不动——“装死”。
鹌鹑和它一样,有时候能吓人一跳,特别是在大地或者壕沟里,人从旁边走的时候,它突然飞起来。
有时候人走过去才飞,胆小的人会被吓一蹦,鹌鹑的羽毛和被风吹干的黑土地很像。
如果能提前发现它,用手还真不好抓,它不动时眼睛也在盯着人,如果人弯腰准备潜伏,它马上就飞。
鹌鹑飞不高,还不如飞龙呢,飞起三四米高就开始慢慢降低,能飞出去二里地。
下夹子打它特别好玩。
沙半鸡在东北这地儿,名头可不小。
药食两用,很受人青睐,也是非常容易打到的鸟禽。
十数只聚在一起搜食,夏季水坑河道边上数量更多,但凡有个喷子,一枪过去,散射出去的铁砂能打一片。
三人正研究抓沙半斤吃呢,背后不远处洞里突然传出叫声。
“啊~”
和小孩哭差不多,七条狗呈扇形包围,两只貂在肩膀上转身紧盯着。
三人回身,吴昊弯腰看向洞口,公狐狸正在往出拖一只母狐狸。
母狐狸开始还是用三条腿往出走,看见洞外这么多捕食者马上要往里面跑。
公狐狸叼着它前腿往出拉,母狐狸到洞口躺下用腿蹬地就是不出来。
吴昊带好手闷子伸手抓住母狐狸脖子,公狐狸松口坐在一边开始拜谢。
母狐狸吓得张嘴哀嚎,那声音跟猫“叫春”差不多,非常难听也吓人。
狐狸可以学很多动物叫声。
吴昊拎起狐狸仔细观看,身上有好几个被咬的伤口,伤势不重但是伤口是新的,看样子应该是前几天被咬的。
母狐狸后腿上还有个打鸟用的夹子,大小和牛蹄子差不多,正夹在它小腿上。
这种夹子的威力不是看夹子大小,而是看弓子强度,有些弓子紧的用手都很难掰开。
这个夹子的威力不大,狐狸踩到以后也夹不断腿,如今挂在腿上是因为那弓子前端跟鱼钩差不多,已经抠进肉里。
大张啰恍然道:“难怪这两天只来一只狐狸去我家,原来这母的被夹到了。”
吴昊点头,猜测可能是狐狸偷鸡回来时,天太黑不小心踩到夹子了,它甩不掉夹子,之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被貉子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