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欺世盗名之辈(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真正有能力,有实力成为方伯的,应该是庆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赵盾独擅晋政,权势熏天之时,荀林父凭借着自己独当一面的杰出才干,为赵盾所倚重。

“齐侯不过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

从此刘累之后由刘氏改为豕韦氏,依附于商王朝。

这让二人不禁心慌意乱。

庆忌微微一笑道。

得不偿失的那一种!

“范子、中行子,请起,请起。”

还不等庆忌说话,坐在一边的士吉射便嗤笑一声,说道:“齐侯?哼,齐侯此人,见小利而忘义,做大事而惜身,何足以谋大事?”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庆忌的确是一个“大公无私”的霸主。

“若吴侯能收留,在下愿意以中行氏之封地并入吴国,世世代代,与国同戚!”

等到郤缺过世,楚庄王趁晋国权利交接之机,率师北伐,荀林父临危受命,仓促重组三军即南下与楚庄王争霸。

同时,荀林父为人正直,忠直厚道,对赵盾并非一味逢迎,而且对赵盾的专权又略有不满。

这就是中行氏的由来。

到后来,荀林父几经升迁,佐下军,始入六正。

“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断不可失!”

荀林父为纯臣荀息长孙,大夫逝敖之长子,智氏始祖智庄子的兄长。

晋师归国,荀林父并未降罪,官居原职。

见状,士吉射跟着向庆忌大礼参拜,一脸悲伤的神色说道:“吴侯,在下与中行子一般,愿为吴国上卿,请吴侯收纳!”

中行氏亦然,范氏也不例外。

如中行氏,跟智氏一般,出自荀氏,二卿祖上是同宗同源的。

昔日晋文公称霸,设三军三行,城濮之战,荀林父为晋文公御。

到商朝末年,豕韦氏归于唐国,改为杜氏,为唐杜氏……

万万使不得!

再者说,中行氏和范氏的封地,散落于晋国各地,但是主要的封地势力在于晋西北,与吴国并不接壤……

二卿所求的,无非是想请庆忌出面,维护他们的家族封地而已。

周成王灭唐后,迁之杜邑,时称杜伯。

一年后,文公作三行以备胡,以荀林父为中行将,自此荀姓产生新的支系——中行氏。

这对于吴国而言,未必不是一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