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欺世盗名之辈(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庆忌所言,正是士吉射与中行寅最担心的地方。

诸侯划地分晋,按理说与他们的关系不大。

但是在今日的会盟上,郑伯姬胜和卫侯姬元的态度,实在是让二人不得不担忧。

一旦晋国灭亡,他们这两个原来晋国的上卿,以及属于自己的封地,还能否继续保留?

这最关键的,还是封地!

二卿的封地散落于晋国各处,呈现犬牙交错之势。

一旦诸侯分“赃”不均,最后倒霉的一定会是范氏和中行氏。

若二卿归于齐国,或归于卫国、郑国,他们还能享有那么大的封地吗?

晋国六卿,势力之大,等同于诸侯。

齐侯、卫侯、郑伯他们,能容忍权势这么大的卿大夫存在吗?

那岂不是国中之国?

“吴侯!”

“然,吴国居于江南,于中原诸事,鞭长莫及也。二卿之封地,多处中原,寡人何加焉?”

倘若庆忌网开一面,允许中行氏、范氏坐拥封地,岂不是开了一个口子?

破了先例?

只是,吴国的传统一向是实行郡县制,以食邑代替了封地的存在。

站在庆忌面前的士吉射与中行寅,都是各自家族的宗主,属于晋国六卿之二,势力还不小。

这些小国以前跟着吴国一起伐楚,没少获得城邑土地。

何以也?

国力所致!

为人所致!

庆忌自继位以来,常年开疆拓土,拓展属于吴国的霸权。

中行寅连忙站起身,朝着庆忌“扑通”一声,下跪行礼,含着热泪道:“请吴侯为我中行氏做主!”

在邲之战中,由于荀林父刚刚接收执政,在晋军中并无绝对的权威,加之荀林父忠厚木讷的本性,中军佐先毂与荀林父军前意见不一,于邲之战中惨败于楚庄王。

“若是连吴侯都不能为我中行氏、范氏主持正义,何人可为之?”

荀林父执政的几年是晋国几十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但他没有丧失斗志,在这样的艰难中顽强不屈,晋国也渐渐恢复了些许元气和自信。

中行寅急声道:“吴侯,今诸侯皆有划地分晋之心,唯独吴侯你心存大义,有昔日齐桓晋文之遗风也。”

中行桓子,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中行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林父,谥号曰桓,史称中行桓子。

当之无愧的诸侯之长!

当然,庆忌的图谋更大……

到商代,殷商武丁时,商王灭了祝融之后,收回豕韦之地,封给刘累后裔,继续豕韦氏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