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的预感是正确的。</p>
被他假定为硝酸钠钾的东西,确实无法通过加热再冷却的方法从氯化钠中析出,或者说,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行。——他足足重复了七八遍加热冷却的步骤,才勉强将这种东西析出个七七八八。</p>
实验可以这么来,实际生产中显然不行。</p>
别说七八遍了,就是三四遍,都会冗杂繁重得不像话。</p>
暂时放过这份样本,方天将视线投向最后两份样本,而小半刻之后,结论得出,这最后的两份,和之前的这一份,大同小异。</p>
五个盐湖,三个有毒,一个不咸,一个产量低。</p>
这后两个不需要多考虑,前三个么……</p>
方天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出去,让那些一线的操作人员,也就是一辈子甚至是祖祖辈辈都和盐打交道的盐工来试一试,尽管他们连氯化钠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盐中混杂了哪些杂质。</p>
前世华夏古代,还是宋朝的时候,也是盐业,那些挖盐的人,就能把盐井向地下钻出一千多米深。哪怕是千年之后,方天知道这个事情,也是瞠目结舌,完全地难以置信的。</p>
尼玛,一千多米啊,全手工作业。</p>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p>
所以对于所谓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方天向来是不敢小看的。</p>
或许在理论方面他们确实缺乏,但通过天长日久的实际操作,其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容小觑。——而一旦在理论方面完善了,那这些人就是大师了。</p>
理论,实际,嗯嗯嗯,这还是阴阳。</p>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是瘸子。</p>
毛里球斯帝国历2380年八月中旬,炎黄城区域,一道由城主发布的通告,经由炎黄城盐业商会会长希岩之口,传遍了辖区的五大盐湖。</p>
通告内容为:</p>
不限身份,不限来历,任何能使盐湖产出的盐更“干净”(不苦、不涩、不五颜六色)的人,都可以得到炎黄城官方的奖赏。</p>
奖赏可以在以下三项中任选其一。</p>
一、金币。</p>
二、炎黄城积分。</p>
三、炎黄城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名额。</p>
举荐者与解决者,奖赏同。</p>
由此,“积分”与“学院”这两个方天考虑已久的东西,就这般登上了炎黄城的历史舞台,然后,整个炎黄城大哗,再然后,无数道信息,在炎黄城内流转,或从炎黄城中向外发散。</p>
炎黄城积分?</p>
炎黄城职业技术学院?</p>
这啥米东东?短短数日间,炎黄城内外,无数的分析与猜测,纷纷扬扬。</p>
普通人在猜测着,散修在猜测着,各大小佣兵团这样的势力在猜测着,如去年的木罗希岩这般的人在猜测着,还有其它许多的大小势力,同样在猜测着。</p>
而不论猜测的结果如何,许多有条件的,总是想插一脚的。——有许多信息是这样传达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和方天阁下建立连接!”</p>
结果就是,以前从没有人多看一眼的盐工之类,一下子变得热门到不能再热门,无数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地被邀请着登上了修者之堂。</p>
同时,无数的“民间研究所”,在炎黄城内外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p>
小叶城,炎黄城最南面的盐湖所在地。</p>
早早就被老师发配在这里采风或者说喝西北风的某魔法师,在同样组建了一个“民间研究所”之余,开始给老师写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