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境(2 / 3)

乱世风雨情 黄金死神 5138 字 2022-12-1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

御书房内,龙正天端坐在太师椅上,展开一道奏章观看着。这是张太月的家人得知他的死讯后,托曹纯转递的一封“遗书”“遗书”中如此写着:“圣上如果见到此书,说明臣已经死了。臣既然已经死了,那么,活着时不敢说的话,现在都可以说了,请圣上斟酌。臣以为,如今我炎黄已至最危机的时刻,已至必须对外忍辱罢兵的时刻,否则,臣斗胆预大逆之言,三十年内,我炎黄势必亡国。”

龙正天脸色微微发青,继续看下去:“其一,自陛下登基以来,我炎黄对外于军事之上已渐显劣势。各线战场虽不至战败,然损失也十分巨大,远的不说,神龙二十八年西陵军左豹韬卫进伐南蛮误入瘴气林,两万五千人中生还者不到一成;神龙三十年三十万兽人大军东犯,虽终被击回,然西陵军对敌卫戍之左右虎威卫及后续驰援的左右龙武卫殉国者不下十万,伤者更不计其数。

神龙三十一年陛下乃征集十万东南军渡海,不料遭遇风暴,无一生还;神龙三十三年,塞北军进击胡人腹地,然负责殿后接应的东北卫军遭遇胡人突袭一触即溃,致使塞北军腹背受敌,十万大军回来的不到一半,李勇将军蒙难。

仅仅近几年时间内,即使不算平时各战场的小打小闹,我炎黄已经损失了超过三十万最精锐的军队。且各路大军长期作战,士气和战斗力难有长久保障。最严重的是,我们所有的主力军都被牵制在了边境和境外,一旦中原有变,京城危矣!”

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数字都让龙正天一阵抽搐,他用有些发抖的手捧着“遗书”继续看下去:“其二,如今我炎黄的天下,已经chuchu是民不聊生,流民遍地了。从先皇时起,朝廷为强化边关,每年加征的‘边饷’已从三百万增至八百多万;神龙三十年起,为重建东南军和筹备远征战事,每年又加征了‘征饷’三百万两;神龙三十二年起,为将原有水师扩建分编为南北洋两支水师和编练西南新军,每年再加征‘练饷’三百万两,‘船饷’五百万量,自神龙三十五年东南军登陆邪鲁治起,为支持远征战事将‘征饷’扩大到了五百万量。

皇上啊,全国每年的征税不过一千八百多万两,而加征的各种赋税却高达两千多万,实际征收的税赋超过正税两倍多啊!如今,户部的赋税,已经预征到几十年以后了。也就是说,今天的各地衙门,已经在预征老百姓孙子辈的税了!现如今,穷苦百姓那里,剥了他们的皮也榨不出银子来了,继续如此下去,必生民变,国将不国啊!

圣上,我炎黄如今最大的祸患,并不是边境上的外敌,而是国内遍地的流民啊!一旦有人蛊惑起事,这千万流民就是突然出现在我们军事力量最空虚的地方的千万敌军啊!外敌再强,他们要的也不过是草场和财宝,他们灭不了我炎黄,可流民一旦造反,那就可能要改朝换代的啊!故此朝廷应当‘安内重于攘外’,将流民和饥荒视为眼前压倒一切的问题,再不能视而不见了啊!”

龙正天看得脸色煞白,但“遗书”还没有完:“如今的炎黄,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是和平。为此,臣斗胆建议圣上在东南息兵撤军,在塞北忍痛割地以求双方罢兵,在西线每年供给物资以换取兽人不再东进掠夺。如此虽是奇耻大辱,然而如今时间与忍耐已是我们最后的武器。我们需要时间,和平的时间,不论这和平以什么手段获得。我们需要让军队得到休整和补充,好从长期作战的压抑中喘一口气;需要减免赋税、开官仓救济百姓,让民心从赋税和饥荒高压下恢复过来;需要鼓励农耕张榜安民,让流民重新回到他们耕种的土地上去,让荒芜了的土地重新长出粮食;需要恢复生产和开拓贸易让空虚的国库重新积蓄起银两。如此,只消二十年上下的时间,我们重将国富民强,到时候,曾经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再拿回来!”

龙正天一声长叹,仿佛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的力量,瘫坐在太师椅上,微闭着眼睛静静无语。忽然听见门外脚步声响,他的身体轻轻动了动,却没有睁开眼睛。

龙千雨缓步走到他的身前,轻轻叫了声“父皇”龙正天猛地睁开双眼,龙千雨登时愣住了──泪水已在她父皇的眼眶中闪烁着。龙千雨深深地女干了口气,她并没有询问,也没有说话。龙正天的嘴唇颤抖着,任由脸上老泪纵横。

终于,龙千雨轻叹了一声道:“记得最后一次看到父皇流泪,是三年前说到李勇将军殉国。”

龙正天轻轻揩拭了一下脸上泪水,勉强挤出了一点笑意:“是啊,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千雨啊,他怎么回答?”

“他认为,东南战局之所以沦落至此,乃是因为战略有误。邪鲁治国体与我炎黄大异,自天皇之下设十六幕府以分管全国,十六个幕府将军都为开国皇室后人,虽名义上共奉天皇为主,可实际上都有独立的权利和野心。

我军进军,本可利用此点,主要打击在位皇室和拥戴他们的幕府将军们,而拉拢那些有野心和实力的为我们所用,甚至扶持其中合适者上位以夷治夷。可实际上,东南军自登陆以来,无差别攻击所有沿途的幕府属地,这就逼着所有的幕府将军们和天皇并力而战,终使我军陷入四面树敌的境地。

针对如今已经极度恶化的东南局势,他已将详细解决之法拟有专折,请父皇审阅。”

龙千雨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到奏折承上。

龙正天接过,匆忙翻看,其中不但有对目前东南局势的分析和应对,还有对整个东南战略的解析和建议,他越看越激动……许久之后,终于抬起头:“有如此良策他为何不早奏?早依此策行事东南战局何至如此啊?”

龙千雨沉默不语,其实原因明摆着,但她也不好明说,于是父女俩再次陷入沉默之中。好一会,龙正天又道:“如今东南方略有了,可还少个总督执行的大将啊!”

龙千雨讶然道:“女儿以为……非紫藤莫属。”

看着龙正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她又说:“父皇,那东南方略,毕竟是他一手谋划的……”

“那也不等于他就适合于来执行!”

龙正天停了半晌,说:“他锋芒太露,资历却不够,他如果当了钦差大臣,东南各省督抚和东南军那些将军们还不给使绊子么?朕为大局考虑,可以用他的东南方略,不一定用他这个人。况且,朕有更要紧的事情要他去做。”

龙千雨一阵失望,想说点什么,却没有再开口。她心中很明白,尽管父皇的理由冠冕堂皇,但实际上的原因很简单:紫藤刚弄得他在朝堂上难看,如果马上就用他,那岂不是等于自己认错?

又是一阵沉默,龙正天再问道:“对他们三个,你怎么看?”

“彪骑将军果敢刚烈、精通韬略,于军中为帅是上上之选,但要说入朝为上官……说句不好听的,她的叔叔到底还有谨慎和沉稳,而她,除了一脸的傲气和一肚子的桀骜,什么都没有,朝中大臣们不会服她,她也压不住他们。岭南郡主聪慧远见,民间威望甚高,如果……”

“司马氏毕竟是故楚王族遗脉,不可重用。”

龙正天打断了她的评价。

“是……”

龙千雨一惊,这才发现自己犯了皇室三百年来的忌讳,自开国以来,历代皇帝对岭南司马氏都是防甚于用的,司马氏后人不可出岭南为官,这几乎是个潜规则了。

“至于紫藤……”

龙千雨看看自己的父皇,没有接着说下去,似乎在试探什么。

“……”

龙正天也看看她,叹了口气,终于还是开了口:“朕替你说吧,如无意外,假以时日,能为我炎黄首辅者,大约便是此人。”

“父皇英明。”

龙千雨道:“但是……”

她似乎有些为难,定了定神:“父皇您注意看过他的眼睛吗?我注意过,我从没见过如此深邃的瞳孔,深邃到我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地步。”

龙正天点点头,他明白女儿什么意思:紫藤这个人太难以琢磨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目地:向朗的目的是向家的权势,李星雨的目的是家族的荣誉,曹纯的目的是为国尽忠……有目的的人,他们的行动和意图就很容易揣摩,对他们也就可以加以控制和约束。

可是……他却似乎完全搞不明白紫藤的目的是什么。说他想要权力,可他在西陵王府的种种表现却实在看不出在力争;说他喜好女色,那似乎显而易见,但他却又很有原则或者也许说很谨慎,皇家官驿的侍女各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绝色,可这些天也不见他有碰过任何一个;说他贪财,从他对向家礼金的做法看,那基本是个笑话……那么,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不要说目的了,连他的性格似乎都很模糊:说他胆小怕事吗?他敢在朝堂上和自己对着说话。但又不能说他果敢:这些年林星辰明显一直在或明或暗地打压他,可他居然也都乖乖听命,不出一声。

这样的人才是最危险的,向朗沉稳、狡猾,但是这个人毕竟还是可以琢磨透的,但紫藤却似乎一直被一团迷雾笼罩着,永远不显山不露水。这样深沉的城府太可怕了!这样的人干出什么事情来都不稀奇,今天他可以效忠朝廷,明天他就可能让炎黄帝国整个天翻地覆!

但是,他却无法阻挡那种诱惑,那种中兴希望的诱惑。武帝重李青霞而平天下,文帝用司徒谨而兴盛世。最重要的是,他不能只丢下一个烂摊子给自己的儿子,在未来皇位交替的之前,他不但要清除掉朝廷里那棵巨大的毒草,也要考虑为自己那个仁义有余、魄力和手腕不足的儿子,留下些足够支撑朝廷的人。

“父皇也在担心他的忠诚度?”

注视着自己的父亲,看着他脸上复杂而苦恼的表情,冰雪聪明的龙千雨怎么会悟不透其中的含义。

“是啊!”

龙正天叹道:“此人有治世能臣之能,却有乱世枭雄之相,将来把他留给你那心机肤浅的哥哥,我实在不能放心。”

“父皇,诛心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踌躇了一会,龙千雨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要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干什么。不管他是否有野心,他都是个精明的人,他对自己chu境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却没有足够把握的力量。原因很简单:他缺乏根基。这正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帮他培植起根基,同时让他的根基与皇室紧紧缠绕在一起,如此,即便他存有异心,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考虑,他也至少会是个可以让我们比较放心的盟友。”

“嗯……”

龙正天点点头,又陷入了沉思。眼下确实是拉拢他的绝佳时机:一方面可以利用他和向家固有的矛盾,至于另一方面……联姻是皇家惯用的有效手段,也是皇室子女的义务之一,只是这人选就需要斟酌一下了,否则弄得不好可能就会反而成为对方打在皇室内部的钉子。当然,如果在不被控制的前提下还能对对方有一定控制能力那就是最理想的,而眼下自己的女儿之中够这种标准的似乎只有……抬头看向面前的女儿,许久:“千雨,你也二十二了吧?”

龙千雨微微一颤,也抬头看着他,互相的沉默间,大家心中真正想说的话已经心照不宣。

“对了,上次我叫你派人查的事有眉目了吗?”

龙正天首先转换话题打破了有些尴尬的沉寂。

“啊?”

龙千雨一愣,但立刻反应了过来:“南洋水师初战之后却有一封急奏,但送至兵部后就再未有人见过……”

她抬头看看自己父皇喜怒不露的脸色,犹豫了一下:“这段时间虽然是曹大人兼管兵部,不过实际上主持兵部工作的是向家门生杨昌鹤……”

“哼!”

龙正天一声冷哼:“我就说嘛,邓世忠向来行事缜密,怎么会战后整整过了一天才有奏报?”

“当时的急奏的内容是……”

“内容是请调北洋水师暂时换防。”

龙正天却似乎早就知道了一样:“向青龙的北洋水师和向青武的东北卫军是向家的底牌,如果不是为了保他们,向家决然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种事的。”

“既然如此,是不是乘这次机会……”

龙千雨小心地询问,语气中却不自觉地带上了些许杀气。

“还不到时候。”

龙正天摇摇头道:“现在距离京城最近的部队就是东北卫军,如果把向家逼急了,十万大军一天不到就能杀到京城,而羽林军,且不论其战斗力如何,能不能完全靠得住,我们心中都没有底,这险我们还冒不起。”

“所以父皇才那么急着找武帝的龙腾剑吗?”

“嗯,有了那一千能力敌万人的不死神兵,我们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次,差不多chu理下就可以了,不能挖得太深,不过……是得任命个新的兵部尚书了,不然内阁就失衡了。”

“女儿认为可从林、李二位王爷中召一人进京就任。一来,二位王爷都精通兵事;二来,二位王爷素有威望,可服众臣;第三,如今西陲与塞北也都有人可堪重任了。”

“只能是李敢。”

龙正天肯定地说:“李敢离了塞北,塞北军还是姓李的;可林星辰要是离了西陵城,那向青丝和林锋就得翻天。”

“主子!”

正说着,一个太监进来呈上了一道奏折:“西陵王的奏章。”

而后,迅速地退了出去。

“哼……老滑头。”

摊开看了看,龙正天冷笑道,而后将奏章递给女儿,龙千雨接过细看,内容是说西南山蛮似乎陷入内乱,认为是出兵一举将其平定的绝好时机,故奏请亲自领兵出征。

“这哪里是什么自请出征,分明是向朕要人。”

龙正天继续道:“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离西陵城,可又不想明着得罪向家,结果就让朕来替他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