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p>
庆封的脑袋砍与不砍,如今竟成了一个难题。</p>
楚王原本抛出这一议题时,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他自己居然也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p>
正如李然所说的。</p>
砍了吧?那便失去了一个对吴国内情极为熟知的向导,那日后楚国在对吴用兵,就可能免不了要被吴军各种各样的花招所掣肘。</p>
但不砍吧?又何以服人?又何以提振他楚国之师的士气?</p>
在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楚王终于是缓缓抬起了头,又目光迥然的看着李然道:</p>
“逆贼庆封,死有余辜,先生便不要再为其求情了。”</p>
是的,楚王最终还是选择要砍了庆封的脑袋!</p>
他的语气中略带着一股冷漠,脸色也十分的冷峻,这话听上去给人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p>
而在场诸位楚臣皆是一振,并急忙是朝着楚王叩首拜道:</p>
“大王英明!”</p>
李然见状,顿时一愣,正要出言劝谏,却不料楚王摆手将其阻止。</p>
只听楚王又澹澹解释道:</p>
“先生所言不无道理,然则一个小小庆封又如何能比得上我楚国十万大军的士气?”</p>
“吴国弹丸之地,本王弹指间便能将其覆灭,又何须庆封?”</p>
话到这里,楚王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朗,他最终还是站在了他的臣子以及季弟这一边。</p>
不得不说,他的这一选择,实在是很符合楚人的一贯作风。</p>
因为他想建功立业,他想带领楚国光复当年楚庄王的霸业,那就必须要仰仗他手底下的这些个将领。</p>
更何况他此次亲征,将都城迁至乾溪,为的便是要重振国威,以最刚勐的气势,虎视东吴!踏平东吴!并以此进一步威慑中原!</p>
他完全不屑庆封脑袋里的那些东西。反而是他的这颗脑袋本身,对他而言倒是显得更为重要些。</p>
《控卫在此》</a></p>
总而言之,在楚王的眼中,如今楚军的士气才是最为关键的所在!</p>
这也难怪,当远虑和近忧发生冲突的时候,尤其未来局势依旧处于不明朗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为稳妥的方案。</p>
也就是选择先解决眼前的困难。</p>
当然,楚王这一次之所以断然拒绝了李然的建议,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p>
他对李然的言语,第一次产生了怀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