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庆封废了,但未必没用(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很显然,王子弃疾乃是故意针对李然的,非得要李然再说上一说,他跟庆封所谈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p>

楚王也看了出了季弟的心思,心中虽有不悦,却也并未出言制止。</p>

李然忽的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不禁眉头顿时微皱。</p>

“先生,寡人的这个季弟不懂礼数,还请先生万勿见怪。他既想要搞个清楚明白,那便请先生再说上一说吧。”</p>

楚王还是聪明的,他知道这会儿如果再刻意的回护李然,只会引得众人更多的猜疑。</p>

当然,他对于李然的信任和宠信其实早已成了楚国上下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宠信归宠信,许多事情他却也终究是替不了李然的。</p>

而这种看似不偏不倚的平衡术,也正是所谓的帝王之术。</p>

或许后世对于这种的帝王之术早已是习以为常了的。然而,这在于春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却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存在。</p>

毕竟,能像楚国这般搞集权的邦国,在那一时代本就是一个另类。</p>

而楚国作为君权专制的先行者,自然也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帝王术”的雏形。</p>

所以,楚王尽管对李然是一百个信任,可在这当口,正值楚国用人之际,特别是他还需要如今这些帐中诸将用命的时候,若他的行为过于偏袒李然,那最终就只会引起他们的不满。</p>

这对于楚国而言自然绝非好事。而且,对于李然而言,也同样不是件好事。</p>

所以,他让李然把之前的话再说一遍,其实也就等于是给了李然一个台阶。</p>

李然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于是当即回道:</p>

“庆封虽是受了吴国所封而为钟离之伪君,然而钟离地处津要,贯接中原与吴国,因而可以使吴国在暗中获得了中原各方的接济。”</p>

“作为枢渠要地,南北交通之要道,钟离也因此而国力大盛,故而钟离仅以一国之力,便抵挡了楚国全盛之师竟半年之久。”</p>

话到这里,李然微微一顿,接着道:</p>

“相信诸位也都应该知晓,眼下吴国才是楚国的心腹大患,如今已为阶下囚的逆臣庆封,又能让楚国如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