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燕国与匈奴的经济贸易区,乌兰察布,燕国人与匈奴人、胡人、游牧人在此经商,许多中原日用品流向大草原,而草原上的奶酒、奶酪、牛羊肉、兽骨和绒毛、马匹等,大量流入燕国商家。
羊毛的储备多了,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特别是水力纺织机的研制成功,比之前手工纺织,在速度和质量上都翻倍增长,上品羊毛衣、绒衣等,销售中原六国诸侯,迅速积累财富。
在军工方面,四十万燕军在两年几乎换代了一批武器和甲胄,在现代,考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除防御方面外,就是从机动力、火力、通讯能力等方面平定综合能力,在冷兵器时代也大致如此。
从防御力上来说,一直冲锋陷阵的部队,不穿甲胄弱于轻甲,着皮甲弱于铁甲,穿铁甲中鳞甲又弱于板甲,但是板甲的要求太高,造价也昂贵,普及起来不显示。
而且制造板甲最重要是技术过硬,要有机加工才能实现切割、冲压等标准化,两年中,军工厂日夜生产,冶铁制造,终于使六大军区四十万军人,都穿上了铁甲,武器配备整齐,长矛、长枪、长戈外,每一位士兵另外发放军用一把匕首和腰刀,凛冽生威。
在燕山军区,发展了三万的骑兵,其中有五千重装板甲兵,使用厚重的陌刀和长枪,绝对野战中的王牌,为对付东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