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既可以锻炼人才,又能够出书,所需要的只是钱。而周梁来到这个时代感觉最容易的就是赚钱,所以钱不是问题。
周梁见庞统已经十五岁,已经学有所成,就找他商议开办一个报社。他将报纸的概念对庞统解释了一遍,这份报纸的内容包括时事新闻、事实评论、副刊和广告。书籍虽好,但还不是人人都会看。而报纸则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庞统的年龄,做一家报纸的主编也许是太年轻了一些,不过胜在思想新潮啊,周梁不需要一个守旧的成年人来传播陈腐的思想。在启蒙学社的几年间,庞统不仅仅是学习几何、代数、化学、物理等知识,周梁还常常单独和他高谈阔论,对他描述一个理想国应该是什么样。现在庞统在和庞德公争吵的时候,就常常把“人人平等”、“教育权”、“财产权”、“国家”、“公民”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
庞德公常常与这个侄子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庞德公虽然珍惜圣贤的思想,对待晚辈的不同意见,态度其实还是挺包容的,只是争论的时候,嘴上不想吃亏。现在周梁的身份公开后,他与庞统的争论也少了很多,这几年,他看着周梁和庞统成长,也看到周梁在筑阳取得这样的成绩,有时候,他独自校注经典的时候,也会失落地想,是不是自己老了?是不是古书上有些东西过时了?
周梁以前为了增加一些趣味性书籍,曾向庞德公提出编一本从先秦到现在的小说集,有的故事从诸子百家里选择,有的则是前人的独立创作,比如《燕丹子》这种讲述荆轲刺秦王的作品。庞德公一直拖延着不做,他觉得这种书没什么用,尤其是《燕丹子》这种小说家言,与正史出入太大,很多情节明显是在乱编,误导世人,败坏社会风气。
当初周梁由于太忙,也顾不上这些事。现在想起这件事,又向庞德公提起,庞德公没有反对,开始默默地编这本书。一半是因为周梁的身份已经是皇帝,一半是因为,庞德公自己也有些动摇了,从这几年的观察看来,周梁做的事情,大多都靠谱。
筹备报纸的工作可不简单,而此时周梁还只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原来造纸厂的产能就不足。报纸不同于书籍,虽然一开始周梁准备做的是周报而不是日报,对纸的消费量依旧很惊人。周梁不得不在筑水旁再开了一家造纸厂。同时为了未来的纸张需求,他还鼓励私人成立造纸厂,他可以免费提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