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毫不犹豫,弃官回到颍川。荀攸不想在长安那理不清的乱局中稀里糊涂地死去。此时的荀攸,已经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对于建功立业远大理想,也是幻灭的。他长期担任皇帝的近臣,很难立刻转而去找一个地方军阀效忠,他需要一些时间去调整心情。现在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全自己和家人,他憧憬着和家人一起过安定的生活。因此,当长安朝廷再次征辟他为官时,他拒绝了去兖州附近的任城担任东平国相的职位,转而要求去益州蜀郡为官。原因很简单,兖州附近动荡不安,而蜀郡则远离战乱。
入秋之后,荀攸拖家带口地离开颍阴,来到荆州,他打算沿长江西上入蜀。这条路是进入益州最可行的道路了。然而就连这条路,如今都阻绝不通。因为刘焉在益州的所作所为,令刘表非常不爽。刘表做荆州刺史,言行举止都合乎臣子的规范礼仪,一丝一毫不敢有僭越之处。而刘焉在益州,制造乘舆车具千余辆,排场等同于皇室,刘表实在是看不下去,因此益州和荆州之间敌意非常浓,虽然没有开战,但是边界的局势非常紧张,正常的商旅都无法通行。
不得已,荀攸暂时在襄阳城外租了几间草庐,住了下来,观望时局,希望能够等到路途畅通的那一天。
荀攸在荆州朋友不多,况且他此行非常低调,一点儿也没有声张,就如平常旅客一样。他听说杜袭和赵俨等颍川年轻俊杰也都客居荆州,打算找时间一一拜访,都是颍川人,虽然以前没有交往过,但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打听事情也比较容易一些。
不过他刚找房子居住下来,还没来得及周游访问周遭名士,就有人登门拜访了。
来人很年轻,身材不是很高,面貌还算端正,一副很和善的样子。
“您就是公达先生吧?久仰久仰,在下山阳人伊籍,字机伯。”伊籍音调抑扬顿挫,礼貌周全。在唐家庄园住了几个月,伙食改善之后,蜡黄瘦削的脸上已经有了几分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