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0章 长矛之王(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对于此时的工匠来说,这些领先这个时代的技术,实现起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些技术就如同雕版印刷一样,没有早一千年出现,是因为没人灵光一现想到这个办法,而不是这个办法的原理有多么高深。

我国古代的技术进步缓慢,没有一套科学逻辑思维。新技术的出现,基本靠运气,而不是靠科学的方法。

如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懂得科学方法的人才,中国的社会肯定会迎来一次技术爆发。到时候,周梁只需说出一些设想,比如火药、火炮等等,技术人员就一定可以研究得出来,无需周梁自己亲自去实验。

工匠们用了一周时间,就成功使用灌钢法做出一把宝刀的样品,与周梁手里那把中平元年的百炼钢刀同样锋利,但显然要坚韧得多。等培养出足够数量的熟练工匠,用灌钢法筑造兵器的速度还能大大加快。

周梁没有要继续制造钢刀,他递给工匠们一张设计图。这是一只矛头,开刃的部分长达两尺,近似于一把短剑。

周梁更看重长矛在战场上的作用,普通士兵如果都能够配备百炼钢级别的长矛,杀伤力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是骑兵,配合马镫,手里一把近三米长,锋刃两尺的长矛,冲击起来,可以穿透这个时代的任何铠甲。凭借这个,周梁就可以训练出这个时代最恐怖的骑兵。

这种兵器,就是数百年后,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军队的主要装备,长矛之王:矟。

几天后,那把锋利的矟头被递到周梁的手里。看着矛脊上细腻的纹理和矟刃上的寒光,周梁感到体内的血气在沸腾。

他立刻下令装上矛柄,然后交给魏延。这把丈八巨矛矛头的长度令魏延感到震惊。

“试一试!”周梁笑着鼓励魏延。

周梁用木桩做成一个假人,蒙上牛皮,外面再套上一件鳞甲。

魏延用力一扎,矟头轻而易举地刺穿了鳞甲和牛皮,深入木桩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