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碑林,藏经阁的主楼巍峨立于高台之上,底层是讲经堂,二楼为藏经、阅经室,三楼为藏经室。
进入讲经堂,便有沙弥前来询问,角荷上前报上姓名,沙弥便双手合十放行。
此时没有法会,整个讲经堂十分空荡。
主仆二人拾阶而上,二楼陈列着十几座书架,更多的是长桌及座椅。有些像现代的图书馆,零星坐着几个僧侣,静默地看着书。
云初无视僧人投来的好奇目光,径直走上三楼。
行至楼梯处,又有一个僧人走上前,双手合十念声佛号,对着云初说道:“施主,此楼仅对僧人开放,住持早有吩咐,只准施主一人上去。”
云初看了角荷一眼,角荷意会,施礼躬身退下。
藏经阁很高,楼梯虽然修的不陡,她缓步走上三楼,已经是气喘吁吁。
膝盖在隐隐作痛,她自嘲一笑,还是逞强了些。
此时太阳已经升空,阳光透过巨大的窗户照射进来,将漆黑的地板涂上一层金色,一卷卷经书躲在重重书架的阴影中,显得庄严肃穆,令云初肃然起敬。
她找个角落席地而坐,歇息片刻,等到膝盖的疼痛渐消,才缓缓起身,慢慢找了起来。
这层楼的书卷多是原本,装订方式根据久远程度略有不同,竹简制的较多、也有帛书制的,也有纸书卷轴,还有一些少量的,是这个时代常用的经折装。
分门别类,摆放的十分清楚。
不消半刻钟,云初就找到了她想要找的那本。
建寺志。
寺院中,建寺志很常见,有些寺庙,为了凸显历史,也会将寺院历史以碑刻的形式立于显眼之处,供人瞻仰。
在找之前,她心里并没有底,因为她要找的,是完整版的建寺志。包含所有的修缮记录,以及寺院图纸。
如今轻而易举地找到,长长地松了口气。直到此刻,她才相信慈云大师所说,般若寺,并无不可告人之处。
她找了一个阳光最充足的角落,细细翻阅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