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万里江山,一根柳(3 / 3)

魔临 纯洁滴小龙 3267 字 2023-01-0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皇帝再一次地将祖竹明搀扶起。</p>

三边的意义,对于乾人很大,对于燕人,一样很大。</p>

虽说现如今乾国因为战败,几乎国将不国了,但祖竹明这一场“鸿门宴”,可谓直接将大燕日后统治乾地的乱象与麻烦,削去了一半!</p>

先帝在位“穷兵黩武”时,</p>

姬成玦就是先帝的后勤大管家。</p>

所以他很清楚,</p>

往往击败对方的军队,推翻对方朝政的付出,还没统治和治理的成本来得大。</p>

前者很多时候是一锤子买卖,后者……则是不停地放血。</p>

安抚好祖竹明,</p>

皇帝在御帐内放声大笑,</p>

道:</p>

“行了,朕,终于可以去上京,见那姓郑的了!”</p>

这话,</p>

说得掷地有声;</p>

可只有站在皇帝身边的魏公公清楚,陛下这话,是有些咬着后槽牙说的。</p>

因为前不久,</p>

摄政王给陛下来了一封信,</p>

信中说王爷说,他已经坐过了大乾皇宫内的龙椅;</p>

而且还说,</p>

他坐的时候,身侧特意留了点儿孔隙,够陛下侧身屈膝陪坐。</p>

皇帝看完后,</p>

接连骂了摄政王三声,</p>

分别是:</p>

“畜生、贱人、贱畜!”</p>

然后,</p>

皇帝打算御驾亲至上京,</p>

来一出他先坐龙椅,再给姓郑的留缝儿把场子给找回来。</p>

魏公公没敢提醒皇帝,据说摄政王如今已入三品武夫境界,陛下您这屁股,能挤得动摄政王么?</p>

……</p>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p>

北方,大燕皇帝亲自收服了几乎完整的三边,正率大军,即刻南下上京。</p>

而上京这里,</p>

则显得安静许多。</p>

一杯果饮子,被放在了面前。</p>

郑霖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喝了一口,道:</p>

“干爹,这太酸了。”</p>

“这才提神。”</p>

瞎子伸手,旁边一张凳子“自己”挪了过来,坐下。</p>

“我还好。”郑霖说道,“还不至于案牍之劳形。”</p>

“干爹挺欣慰的,之前在静海城时,你爹把你推出来主事,你虽然坐在那里,但能瞧出来,身上有股子燥火。</p>

现在,</p>

都小一个月了,还能沉得住气。”</p>

“有么?”郑霖问道。</p>

瞎子点了点头。</p>

人的性子,是需要磨的,尤其是年轻人的性子。</p>

而最好的打磨方式,就是让他有敬畏的事物。</p>

瞎子不得不承认,主上在这方面,成功了。</p>

“只是觉得,处理这些事情,虽然繁琐,但还算有趣。”</p>

“没故意说这话逗我开心?”</p>

“没有。”</p>

“喜欢这种感觉么?”瞎子问道,“坐在这御书房里,批阅着一道道折子;要知道,这一道道折子背后牵扯的,是成千上万人的人生。”</p>

“没到喜欢的程度。”郑霖说道,“纯当是修行的一种。”</p>

这回答,中规中矩了。</p>

瞎子谈不上多开心,当然,也和失望不搭噶。</p>

权力欲这种东西,得分人;</p>

那些从小吃过苦遭遇过欺压的人,一旦有机会,往往会极为渴求权力与地位;</p>

可这,与自己这干儿子毫无干系。</p>

他生来就是世子,甚至是类似大燕第二位太子的地位,和他生而九品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得到得太简单,往往就很难产生执念。</p>

不过还好,</p>

霖儿不似他亲爹两世为人,所以也就没那么佛系。</p>

总之,</p>

未来还有希望,大业,依旧可期。</p>

“眼下的这些事儿,其实还是小事儿,如今,八成以上的政令,是不出京畿的。”</p>

“我知道。”</p>

“不过,也快了。”瞎子伸手,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了一个橘子。</p>

郑霖见橘色变。</p>

还好,干爹没剥,而是放在手里把玩:</p>

“刚得到的消息是,皇帝驯服了三边,正向咱这里过来。”</p>

“哦,干爹担心么?”</p>

“还不至于担心,天下未定,估摸着得郡县和分封同时进行,各地平叛与剿抚,也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事儿。</p>

菜才上桌,烫嘴得很,还没到分菜的时候呢。</p>

估摸着接下来五年里,燕地还是朝廷的燕地,晋东还是王府的晋东。</p>

其余地盘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只要一日不撕破脸皮,就一日不会显得泾渭分明。”</p>

“哦。”郑霖点头。</p>

“罢了,先不与你说这些了,时辰快到了,你去城北那边吧。”</p>

“父亲是要举办什么仪式来着?”</p>

瞎子端起郑霖只喝了一口的果饮子,</p>

抿了一口,</p>

随即神情一阵微颤,</p>

这么酸呐!</p>

等克服这股子酸劲之后,</p>

瞎子回答道:</p>

“植树节。”</p>

……</p>

上京城北,</p>

一块场地,被清理了出来。</p>

大燕摄政王,在一众将领、亲卫以及乾人大臣勋贵和百姓的围观之下;</p>

拿起铲子,</p>

在已经挖好了的树坑里,又象征性地挖了两铲子。</p>

随后,</p>

伸手接过一棵移运过来的小柳树,安置了进去。</p>

最后,</p>

又拿起铲子,象征性地回了两铲子土;</p>

身边锦衣亲卫快速上前,将土填好。</p>

一棵新柳,在此扎根。</p>

王爷拍了拍手,</p>

往后退了两步,</p>

看看这棵柳树,</p>

又看看不远处高耸的上京城墙,</p>

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p>

一百多年前,</p>

初代镇北侯大破五十万乾国北伐大军,于边境处,插下一根柳枝。</p>

寓意这柳枝出翠时,他已率大燕铁骑,踏破上京,报了乾人背义偷袭之仇!</p>

只可惜造化弄人,因为北方战事紧急,燕国无法再从和蛮人决战的前线给初代镇北侯调拨更多兵马。</p>

初代镇北侯只得率军踏破乾国北方三郡吸纳人口财富回国,后来,又为了制衡考虑,身为南人的初代镇北侯受封于北,终生无法完成自己南下破乾的夙愿。</p>

而在一百多年后,</p>

大燕摄政王在上京城边,</p>

种下一棵柳树,命一队士卒,日夜轮班看护不得损坏。</p>

同时,</p>

在柳树旁立碑,</p>

碑上刻诗:扬鞭策马逐银浪,清溜迢递看桃花。</p>

这句诗描绘的就是初代镇北侯大破乾军时的场景,也是银浪郡名字的由来。</p>

让人惊讶的是,</p>

碑文下方的落款,</p>

并非是大燕摄政王,</p>

而是:</p>

银浪郡翠柳堡守备——郑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