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断它,百年国运!(1 / 3)

魔临 纯洁滴小龙 2877 字 2023-01-0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入夜,</p>

宫内大宴。</p>

宫里宫外,不知道多少人都在为这场大宴而忙碌着,像是一群又一群密密麻麻的蚂蚁,为帝王的一个决定勤勤恳恳地付出和运作。</p>

宴会的菜肴,酒水,是一个大工程,不仅要精美,还得确保安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把守和负责。</p>

宫内的张灯结彩,也需要去细致操办;</p>

舞姬歌姬的排练,也是抓紧这最后一点时间。</p>

内务府、礼部、内库的一众官老爷们,忙得几天没闭过眼,一双眼睛一瞪,通红一片,宛若择人而噬的野兽。</p>

大燕现如今对外,震慑四周,那是一点都做不得假,否则两王二侯也不可能得暇齐聚燕京;</p>

但在对内上,</p>

因为不常举办,因为天家的过于简朴,导致宫廷内的一切预案和准备,都是仓促中的仓促,急切中的急切。</p>

就像是一个地方常年举办什么活动,主办方的经验,自然也就锻炼出来了,而冷不丁的忽然来一次,各方都只能火急火燎地赶鸭子上架。偏偏没人会在意你的理由和借口,一旦出了纰漏,简单,人头落地就是了。</p>

这是陛下归宫后的第一次大宴,事实上,就是在以前,对于这位向来恪奉节俭的帝王而言,所谓的大宴群臣,与民同乐,也是少之又少。</p>

上次宫内大宴上,楚地出身的琴师行刺,三皇子为救驾而身亡。</p>

有些臣子,会提前在宫门外聚集,等待着进场。</p>

各国使臣,也会早早地到来,将礼物准备好。</p>

而像郑侯爷这种层次的,自是不需要早到,也不用去彩排坐位置的,在大皇子府出来后,他就回自己府邸洗了个澡睡了一觉,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再骑着自己的貔貅,身边没带剑圣,只带了四娘;</p>

正如上次在烤鸭店时一样,当燕皇要来时,剑圣会很自觉地离开,再被密谍司的高手看护陪坐着。</p>

这个级别的强者,还是个剑客,想靠近帝王身边,那显然是不可能的。</p>

上次剑圣陪着郑凡入宫受封时,也是在宫门口被魏忠河派人请去了另一处地方喝茶。</p>

最重要的是,</p>

谁叫他有杀皇帝的前科呢?</p>

再说了,</p>

入宫后,要有危险,你就算再来两个剑圣也很难防得住,倒不如洒脱一点,看开一点。</p>

所以,</p>

郑侯爷骑着貔貅,身边跟着四娘,在靖南王府门口等了许久。</p>

反正就在隔壁,反正离得近。</p>

靖南王从府中出来了,和郑凡点点头,二人像以往那样郑凡稍微落后小半个身位并行。</p>

两边的亲卫,一家的防卫一边,一路从历天城过来,大家也都熟悉了。</p>

对于郑凡而言,当自己站在老田身边时,其实亲卫就是拿来当仪仗队的。</p>

行至宫门前,</p>

宫门守卫直接放行,连检查都没检查。</p>

两尊貔貅,就是最好的通行令牌,想作假都作不了。</p>

大燕貔貅,在外的,其实也就四头。</p>

镇北王一头,靖南王一头,大皇子一头,平西侯爷一头,其余的,都是貔兽,算不得貔貅。</p>

两家的亲卫都留在了宫门外,</p>

郑侯爷陪着老田骑着貔貅进了宫,</p>

两边不时有宦官和宫女以及一些大臣跪伏行礼。</p>

天色,已经黑了,但宫内挂着很多灯笼,至少,御道所及之处,都宛若白昼。</p>

郑凡还记得自己上次深夜入宫时的情景,一眨眼,五年过去了。</p>

只可惜这种感慨是不能在此时抒发出来的,因为那一夜整个田家都被血光覆盖。</p>

到金殿前,郑凡跟着老田下了貔貅。</p>

引路的,是老熟人,黄公公。</p>

当年有两位前辈撞死在侯府门前的石狮子上后,黄公公也是安排好后事才过来的,结果赶巧了,望江结冰,靖南侯出府了。</p>

这之后,朝廷很多次向晋地宣旨,都是让黄公公去的,去颖都,去奉新城,去雪海关,一度,还当了一小段时间的监军太监。</p>

大燕没有宦官干政的说法,就是魏忠河也一直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黄公公之所以屡次被“委以重任”,并不是上面觉得他能力有多强,纯粹是想讨个好彩头。</p>

就跟士子进考场时要先迈哪条腿一样,图个吉祥。</p>

“奴才见过靖南王爷,见过平西侯爷,王爷福康,侯爷福康,这边请。”</p>

大宴,分内殿,外殿,也就是内席外席。</p>

外席人多,但只能远远地看见皇帝坐的位置,不过有太监负责传声,倒也不用担心漏掉陛下的话语。</p>

而内席,也分前席和后席。</p>

前席,是大燕真正的一线权力阶层,军政某方面的一把手巨擘。</p>

至于女眷和诰命们,则在后头的一座殿内,隔得不远,这边有什么响动,那边也能察觉到。</p>

四娘身上没诰命,今日的她,身着女装,宛若侍女一般就跟着郑凡。</p>

这是不符合规矩的,但当你身份足够高时,规矩,就能变得很通融了。</p>

进了前席,</p>

主座也就是龙座的右手那一列,是郑凡他们这些军方大佬所坐的位置,时下以右为尊,同时,也象征着大燕以武立国的传承。</p>

大皇子先到了,</p>

坐在右手下第四个位置。</p>

老田坐到了第二个位置,第一个位置,是给李梁亭留的,毕竟镇北王年纪大。</p>

郑侯爷和大皇子相视一笑,在老田身侧的第三个位置上坐了下来。</p>

大皇子是皇子,也是侯爵,只不过他自知自己这个军功侯有点水,就特意让了位置。</p>

其实,郑侯爷对大皇子也封军功侯这件事没什么意见,更没觉得什么不公平,你爹让你去自家公司当个经理,这叫事儿么?</p>

四娘在郑凡身后坐了下来。</p>

随后,</p>

在下头,又有一众军方头目过来,先来参拜靖南王,老田默默地坐在那里,没回应。</p>

好在,这些人也觉得正常,甚至若是靖南王忽然搭理他们和他们唠家常,他们才会觉得真正的惶恐。</p>

接下来,他们和郑凡寒暄,郑凡自然不可能和老田那般端着,只能很礼貌地和他们寒暄。</p>

这些人,说是军头子,但有一小半是军爵二代,也就是祖上打仗得了爵位传承下来的,亦或者是在京畿之地担任什么军职的将领。</p>

怎么说呢,在燕京,还算是个人物,但放眼大燕军方,就有些不够看了。</p>

另外,</p>

郑侯爷其实是赶上了好时候,一直走的是地方路线,不停地刷军功来升官,最后封侯,不是走的寻常路子,几次进京还都是来受封的。</p>

可你偏偏还不能认为他没根基,哪怕撇开靖南王对其的支持和看重不谈,人家现在已经开府建牙,相当于半独立的藩镇了。</p>

黔首崛起的神话,弯道超车的典型。</p>

当然了,你要让郑侯爷选择当兵油子那般熬资历,打关系,那日子,过得肯定也不惬意。</p>

和这些人寒暄时,左一个久仰,右一个如雷贯耳,时不时地还得搭配点儿语气:</p>

哦,原来是您,失敬失敬。</p>

其实,有一个算一个,郑侯爷基本不认识,就算自我介绍之后,也没记住几个人的名字。</p>

层次不一样,排面不一样,就这样吧。</p>

镇北王来了,他来了后,就直接坐在了右边的首座,在李梁亭身边,跟着青霜,和四娘一样,坐在后头。</p>

两位王爷都到了,</p>

郑侯爷也就正襟危坐起来,</p>

大皇子也不再和善地打招呼交际,自然而然地坐直了身子。</p>

军人,就得有沙场的杀伐气息。</p>

这四位,就是排第四的大皇子,也是真刀真枪地杀出来的。</p>

军方身份最高的四位这般一坐,</p>

下面的不管什么年纪的不管什么职位什么爵位的,也全都跟着一起面容严肃目光冷峻地坐起来,一排下去,清一色。</p>

而对面左手那一列的,坐的是文官大佬。</p>

原本他们还在寒暄,还在客套,还在聊天,甚至还会谈一谈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文官们,离开案牍之后,那是真有的聊,也会聊。</p>

但聊着聊着,忽然感觉不对了。</p>

这一边喧嚣一边冷肃,对比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p>

渐渐的,文官大佬那边也慢慢安静下来,这是强行被右边的军方大佬们带了节奏。</p>

偏偏你还不能去骂,更不敢显露出什么鄙夷之色,一来是能坐在这里的文官大佬,例如尚书左仆射王炼、右仆射曹榷、尚书令徐秋泰他们,本身就有着高地位高涵养的人。</p>

外加,</p>

对面两个王坐那里,</p>

太硬,</p>

敲不动。</p>

就连原本和身边两个尚书大人聊天的赵九郎,也收起了声,安静地坐在那里。</p>

所以,</p>

后头有宫女和宦官上菜时,发现外席热热闹闹的,而内席这里,则完全是冰冷得吓人,不少宦官宫女端菜的手,都开始抑制不住地打起了哆嗦。</p>

随后,</p>

其他皇子们也到了。</p>

龙座下面,有单独的一个小区域,对列着座位。</p>

右边是单独的,太子姬成朗一个人坐在那里。</p>

左边则是分别坐着六皇子姬成玦、四皇子姬成峰和七皇子姬成溯。</p>

郑凡留意到,四皇子姬成峰率先一步卡住身位,没坐左手第一个。</p>

他已经放弃了夺嫡的念头,可谓已经放下了自己身为兄长的身段了。</p>

另外,内席最末端,也就是上菜的必经区域那里,还有一些座位,这个座位有点小了,距离也很近,感觉是插班生的待遇。</p>

大家坐定,</p>

一身黑色龙袍的燕皇在魏忠河的陪同下走了出来。</p>

一时间,</p>

内席里所有文武,全部起身离座跪下:</p>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p>

外席的更多的官员们在此时也开始喊万岁。</p>

这感觉,像是听回声一样,或者叫有延迟。</p>

“众卿平身,坐。”</p>

“谢陛下。”</p>

郑侯爷回坐到位置上,</p>

“谢陛下!”外头也谢了。</p>

燕皇端起酒杯,</p>

道:</p>

“自朕登基以来,君臣同心,方有如今大燕之盛世,朕,敬众爱卿一杯!”</p>

大家又都举起酒杯,</p>

“谢陛下!”</p>

燕皇开场之后,</p>

作为宰辅的赵九郎起身,开始宣读陛下诏书。</p>

诏书没什么营养,无非是夸夸前几年的功勋,赞叹大家的劳苦,感慨先辈创业不易等等,总之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开宴会是为了干什么。</p>

等赵九郎宣读完后,</p>

太子也起身宣诏。</p>

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