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平西侯(1 / 3)

魔临 纯洁滴小龙 2760 字 2023-01-0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到底是在晋东,</p>

到底是在奉新城,</p>

受封的仪式,也到底是简略了一些,</p>

但这里的简略,并非指的是不用心。</p>

上万靖南军骑士为你列阵,为你抽刀,为你齐声欢呼,这场面,已经足够恢宏大气。</p>

更何况,</p>

在外围,</p>

还有很多看热闹的其他部士卒、民夫、辅兵正在赶来,相较而言,纯粹的百姓,反而是少数中的少数。</p>

这种氛围,</p>

其实才是健康的,才是阳刚的,</p>

才是军功封侯本该有的味道!</p>

不信你让大皇子去选,</p>

你看他是想要南望城里一丝不苟盛大隆重欢庆的封侯仪式,</p>

还是想要在这里,感受一次原汁原味的金戈铁马;</p>

军人,就要有骨气。</p>

乾国江南的风,固然迷人;晋地的风,固然迷醉;楚国的风,固然庄重;</p>

然而,</p>

大燕的风,</p>

才是真正的纯粹;</p>

马刀、铁蹄,那一面面整齐排列招展着的黑龙旗,</p>

才是当世东方,</p>

最为强横的傲骨。</p>

你说大燕穷兵黩武也好,说燕皇好大喜功也罢,</p>

但至少,</p>

如今的大燕,</p>

除非自己内部生乱,发生兵变,发生割据反叛,</p>

否则,</p>

外部势力根本就不敢出兵来犯。</p>

遥想当初,</p>

晋军趁着燕国攻乾,主动来犯;野人入关,也敢和你尝试扳手腕;楚人更是早早做了准备,想和你盘算盘算;</p>

乾人敢叫嚣着北伐了,蛮族王庭也敢待价而沽了;</p>

文人笔下,常常哀叹,</p>

民生多艰,</p>

灾起连年,</p>

说白了,</p>

再大的灾荒,再无情的天怒,再困扰的内部局面,就算国库真的开始饿死耗子了,百官俸禄都得拿宝钞去抵了;</p>

也总好过敌国兵马入境,社稷倾覆;</p>

这倒不是纯粹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去思索,</p>

事实上,</p>

一国被侵,敌国兵马在本国境内**践踏时,受伤害最深苦难最重的,往往还是最底层的百姓。</p>

司徒家依旧承王爵,世袭罔替,颖都旧有官僚体系大部分都被保存;虞氏封晋王,在燕京,也是富贵荣华;</p>

燕军攻乾时,北面的大族大户早早地就赶车备马地向南面逃去,郑伯爷率军掘贵族们的坟时,也刻意地没杀那些贵族。</p>

乾国西南土民喜好住那种竹楼,下层空悬,以隔湿气;人住上层,下层则多养猪;</p>

上位者上位者,顾名思义,住在上头,下层者则为……</p>

坐在貔貅上的郑伯爷现在感慨良多,</p>

讲真,</p>

他的灵魂带着一种特殊性,并非指的是他也灵气逼人,而是两世为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常人有些不一样。</p>

饶是如此,</p>

这辈子自打在虎头城的客栈卧房内醒来,</p>

虽然谈必及那被郡主拉去做民夫送死做诱饵之事,也常常慨叹那是自己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第一课。</p>

但不可否认的是,</p>

当你第一次看见镇北军铁骑如摧枯拉朽般将沙拓部的勇士践踏入泥,</p>

当你第一次看见靖南侯在灵台前的门槛上一坐,</p>

当你第一次看见御花园内镇北侯坐在那儿烤着羊腿,</p>

当你第一次看见燕皇在知道自己废了其儿子后,丢给自己一块可通向湖心亭的令牌;</p>

田宅那一夜的惨叫和大火,</p>

镇北侯拆解下了传承百年的镇北军,</p>

燕皇下旨,自他而下,朝中敢有非议前方兵事者,杀无赦。</p>

这几年,</p>

南下乾国,一路到上京城下赏雪;</p>

攻入晋都,太庙里刮金身敛财;</p>

北进雪原,打得野人崩逃乱窜;</p>

攻伐楚国,郢都城外赏那漫天烟火;</p>

虽然每次都会刻意地说出,刻意地提醒自己,</p>

自己对这个大燕,</p>

没什么感情,</p>

没什么归属,</p>

没什么忠诚,</p>

自己,是不会屈居人下的,是不会甘愿一直跪着的;</p>

但提醒得次数多了,说得次数也多了,</p>

也就难免有种口嫌体正直的感觉;</p>

扪心自问,</p>

自己,</p>

是喜欢这个大燕的,</p>

自己喜欢的不是小六子,</p>

不是燕皇陛下,</p>

不是大燕朝廷,</p>

也不是大燕的子民和大燕习俗风华,</p>

自己喜欢的,</p>

或者说,</p>

潜移默化下,</p>

已经习惯了在那面黑龙旗帜下,</p>

和一众身着黑色甲胄的大燕骑士,</p>

一起冲锋,</p>

一起厮杀,</p>

一起将面前的不管来自哪个国度的敌人,</p>

碾为齑粉!</p>

这喜好,很直接,没办法做情怀文章,但真要强行说对这片土地爱得多么深沉,也未免太假太作了。</p>

“虎!”</p>

“虎!”</p>

“虎!”</p>

上万骑士举刀,</p>

欢呼!</p>

郑伯爷抽出自己的乌崖,高高举起。</p>

远处,</p>

一片又一片的军民正在赶来,数目极为庞大。</p>

如果是一般的盛大活动,看热闹的都是普通百姓,那寻常的衙役再抽调点京营也就足以维持住秩序了。</p>

但这里还算是前线,士卒占多数,可没平民百姓好说话,所以主办方提前弄个心眼儿,将郑伯爷入城的方向,故意公布错了。</p>

所以到这会儿,想要看热闹的其他士卒们才赶了过来,而这时,上万靖南军已经将道路给隔开了。</p>

这也是考虑到了平野伯在军中的声望太高,</p>

外加军功封侯,在大燕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容易让这些丘八们变得兴奋起来;</p>

所以,先忽悠开他们,再将秩序给稳定好,提前撑好场子,确实很有必要。</p>

本就伐楚大胜,</p>

军心正隆,</p>

再遇到这个场面一激,</p>

一时间,</p>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p>

得亏是各部看热闹士兵群体里都有各自将官在,可以约束一下秩序,也得亏靖南军骑士已经提前将场子给看住;</p>

否则真可能会出现数万士卒蜂拥而至,将郑伯爷举起,抛向空中接力的画面。</p>

在乾国,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儿郎;在楚国,觅江江畔,长袖翩跹风采过人血统在上的才是真正的俊秀;</p>

在大燕,</p>

获军功者,</p>

为人杰!</p>

郑伯爷并不知道,如果自己生在乾国,会不会也会喜欢江南的风花雪月,喜欢左手搂着花魁右手拿着诗书的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