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残羹冷炙(1 / 3)

魔临 纯洁滴小龙 2606 字 2023-01-0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让南侯失望了,此刻的郢都,只剩下残羹冷炙喽。”</p>

前方,出现了一鹤发白须的老者,老者身穿一件青色的长袍,右手拄青蛇拐,左手被一个小女童搀扶着。</p>

乾国文圣姚子詹,这是四大国都公认的当代文坛大家,他的字,他的诗词,他的文章,没没问世,都能引得各国文人和权贵争相传阅。</p>

不过,大楚一直都有自己的文华传承,而专司负责这传承的家族,就是景氏。</p>

景氏,家大业大,他不会像其他贵族那般去豢养私兵,因为他们这个家族的依仗,不在于此。</p>

大楚教化、祭祀、礼仪等等方面,景氏,都是当之无愧的大拿。</p>

山越百族,一直被称之为蛮夷一般的存在,景氏先祖曾带着三五随从,孤身入大泽,教化了一批又一批的山越族部落归顺于大楚所代表的文教礼仪之中,让他们认知到自己的野蛮,认知到自己的落后,从而,从根本上否定自己,继而归附于大楚。</p>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p>

用瞎子的话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德服人”;</p>

甚至,“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瞎子眼里,也有不同的味道。</p>

可能这看起来有些老好人,笨好人,总是在自我反省的意思,但实则不然。</p>

瞎子说,这其实是老祖宗的智慧,因为在古代,咱们就相当于是……灯塔国。</p>

这样一来,万事就都好理解了。</p>

熊氏先皇曾言,景氏,可抵百万兵。</p>

景氏以文教之法,告诉山越人,你们的一切,都是落后的,而大楚,方方面面都是光明的,都是先进的,继而瓦解山越族的反抗意识,相信楚人是来帮助你们耕种,教授你们识字,教导你们礼仪的,是为了让你们过上更加光明的日子。</p>

从而忘记了,楚人现在所占据的广袤土地,其实就是从你们祖先手中掠夺过来的,从而忘记了在边疆,很多仆从军,就是出身于你们;从而忘记了,接下来,原本属于你们部族的山地,被楚人贵族吞并占有,河流,被楚人船只占据,你们想要吃饭,都得去楚人贵族手下做工。</p>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足够强大。</p>

当你足够强大时,你就可以尽情地玩弄“皇帝新装”的戏码。</p>

景氏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大楚一直压制山越百族的基础上的,因为楚军的强盛,所以他的谎言,才更能让人信服。</p>

就像是樊力一样,</p>

他嘴很笨,</p>

但当他举起斧头时,</p>

你马上就会觉得他说的很多话,都好有道理!</p>

反面例子,就是乾国。</p>

乾国文教之盛,堪称东方四大国之最。</p>

但燕人会去仰慕他的文化么?</p>

有个三皇子是这样子的,然后他死了。</p>

就是最底层的燕地百姓,谈及乾国,也都是很不屑的神情,当你不能打,你的军队强壮不起来时,你的文化,就注定输出不出去。</p>

景氏家主脸上挂着惨淡的笑容,</p>

道:</p>

“其实,早该有所察觉了,真的早该察觉了,但偏偏,是真的没想到,没想到啊。</p>

君上,</p>

真乃雄主也!”</p>

大楚摄政王被他妹婿也就是大燕平野伯困在据羊城许多日,京城之中,则因此调拨出了很多军队、官员、工匠等等;</p>

而这些调动,是在摄政王被燕军困住的前提下发生的,可以说,那是最为天然的掩饰。</p>

景氏老祖说这郢都城,让南侯您失望了,因为这里,只剩下残羹冷炙,拿不出玉盘珍馐再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了。</p>

因为,</p>

真正的精华,</p>

确切地说,</p>

是摄政王本人认为的精华,</p>

早就已经转移出去了。</p>

景氏老祖,已经是成精的人物了,但在此时,一朝梦醒,也不得不摄政王的这份手笔,心服口服。</p>

以天子之尊,被敌国军队围住,当城外都是敌国虎狼时,他居然还能借着这个机会,遥控京城,行此瞒天过海之策,为其另起炉灶做准备。</p>

服,</p>

真的服。</p>

景氏老祖“呵呵”笑了笑,</p>

举起自己的青蛇拐,</p>

道:</p>

“南侯您真没必要进来,不,但您又必须得进来。”</p>

景氏老祖仰起头,</p>

喊道;</p>

“来者是客,怎么着,我楚人总不可能失了待客的礼数,只可惜了,老朽我这道菜,只能南侯您独尝。</p>

不知,</p>

南侯可否赏脸?”</p>

“退开。”</p>

靖南王开口道。</p>

前方燕军骑士马上让开道路,靖南王缓步上前。</p>

“南侯您现在退出去,还来得及。”</p>

景氏老祖说道,</p>

“注定俱往矣,何必再在炭盆上,再踩一脚?”</p>

“本王来,就是为了溅一团火星。”</p>

景氏老祖点点头,</p>

道:</p>

“这道菜,有人弃之如敝屐,难得南侯您愿意品尝,这是,老朽的荣幸。”</p>

说完,</p>

景氏老祖低下头,</p>

对着身边的小孙女道;</p>

“来。”</p>

女童看着前方站着的那名身着甲胄的威武男子,</p>

开口颂念道:</p>

“忆往昔,先人苦;天子令,持节出…………”</p>

这是楚地的民谣,被收入楚乐之中,讲述的,是楚侯奉大夏天子令开疆楚地的艰难和不易。</p>

伴随着女童清脆的念诵之音,</p>

景氏老祖将青蛇拐丢到地上,</p>

整个人缓缓跪伏下来,</p>

似哭似唱:</p>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p>

倏然间,</p>

一股特殊的韵律流淌出来。</p>

在这一刻,</p>

仿佛这座城,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复苏了过来。</p>

它在这里,一坐数百年,历经了不知多少春秋,看着繁衍,看着作息,看着开拓,看着华美;</p>

它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p>

自古诗家大才,喜咏物言志亦或借景抒情,抛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其实,是真的有那么一类人,能够在冥冥之中,抵触到一些,本不该存在的灵魂,和它们,交流。</p>

田无镜就站在那里,</p>

任凭其视线之中,</p>

出现了一群身着楚地长袍两鬓头发飘逸的男子,他们纵情高歌,他们借酒消愁,他们赤着脚,踩在这青砖台面上,跳着,欢呼着,恣意地去抒发今日的热情。</p>

有的,在高声吟诵着新作的诗词,有的,则在唱着新收集来的曲乐,有的更为直接,以玉佩当击,敲打着拍子。</p>

兴至高乐处,</p>

玉佩碎裂,掉落一地。</p>

持佩者蹲在地上,心疼地抽泣,其余人则放声大笑,纷纷解开自己的配饰递送了过去。</p>

再来再来,</p>

接起接起,</p>

继续继续!</p>

“嗡!嗡!嗡!!!!!”</p>

一座座巨大的石碑拔地而起,楚地习俗,每新拓一地,必刻之于石碑,以告天地神灵。</p>

楚地祖庙,分为三重门,外重门,为祭祀所用,二重门,为皇室大礼所用,如新皇登基、太子册立;</p>

最深处的那层门,</p>

非有开疆拓土之功,为君者,也依旧不得入!</p>

熊氏先祖知道立业不易,所以才立下此规矩。</p>

也因此,数百年来,楚人一直对于对外开拓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因为每一任君王,都不希望自己至临死前,都不得入祖庙内门,生怕自己沦为笑柄。</p>

楚地多水泽,多重山,在没被开发前,其实就是穷山恶水,有时候,为了占据那些地方而兴兵和那里的山越族人开展长年累月的战争,实际上是一种亏本的买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