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发(1 / 3)

魔临 纯洁滴小龙 2553 字 2023-01-0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孟寿提笔,将这段话记下来了,随即,交给了身边的仆人。</p>

这时,外面有一骑士来禀,说是楚人来接孟寿的队伍,到了。</p>

修撰四国史书,孟寿的声望和地位,已经毋庸置疑,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能有此一“宝”,就是一向被外界认为不重文教的燕国,其实也希望留下他。</p>

但“落叶归根”这四个字,确实太重,重到他要离开,连燕皇都无法强行去挽留。</p>

“老师。”</p>

“再坐会儿,让他们再等等,也给个机会让他们窥觑窥觑你燕军中的虚实。”</p>

田无镜点点头。</p>

当然,那是句玩笑话。</p>

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孟寿自己也清楚自己时日无多,此次离别,许是师徒二人真正的天人永隔了。</p>

“徒儿,为师修史一生,你可知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p>

“请老师解惑。”</p>

“史,是为前世之人所修,但,却是为当世之人所用。</p>

为师修《楚史》时,因为自当年传承至今的大贵族大多还在,常常有人登门,求一美言,求一夸功,求一掩过。</p>

为师修《晋史》时,不幸在闻人家,每每提及闻人家之事时,往往受到掣肘,世人皆知为师留下‘三家分晋’之语,被闻人家囚禁三年;</p>

但,不幸亦是大幸,因在闻人家,故而司徒家和赫连家,包括京畿的晋皇,提及于他们,为师大可就事论事,不遮掩,不美饰,行得,倒是痛快。</p>

为师修《乾史》时,虽留下太祖皇帝‘掠’其天下,但从太宗皇帝的北伐惨败,真宗皇帝求神问道之荒唐,仁宗皇帝看似宅心仁厚实则碌碌无为,这些事,记在笔上,却不得不受到制约,不求真解,但得平平。</p>

为师修《燕史》时,前些年,也是为各大门阀所累,但待得燕皇陛下马踏门阀之后,倒是恢宏意气,畅快如流水。</p>

现如今,若是再重新精修《晋史》,也将无比顺畅。</p>

且再观,《夏史》,各国所修撰之《夏史》,前半夏,都是历代天子英明神武;而后下半夏,则大夏朝昏君频出,奸佞成堆,民不聊生。</p>

究其原因,一则因燕、晋、楚,三国太祖皇帝都曾是大夏天子封臣,故而,前半夏需美饰;而之后,三侯建国,登基为帝,为正其统,则需将后半夏涂抹得越是乌烟瘴气,三侯建国就越是顺应天命。</p>

八百多年前,大夏崩塌,燕、晋、楚固然未曾有今日之局面,也依旧在面对蛮族、野人、山越之威胁,但大夏帝都生乱,为何不见三国勤王?</p>

此间之史,也向来不详。</p>

徒儿,为师说这般多,你可其意为何?”</p>

田无镜点点头,又摇摇头。</p>

点头,是因为他知道,摇头,是因为他不在乎。</p>

孟寿忽然大怒,</p>

道:</p>

“为师本意,就是为了提醒你,什么千秋万代,什么英明神武,没有后人帮你粉饰帮你鼓吹,纵然你有逆天之功,依旧能给你删减篡改得衣衫褴褛!</p>

什么遗臭万年,什么昏聩无能,若是你后人在世仍占据高位,史笔如刀说的是史官,史官可以不怕死,但史官家里人,会怕死,史官可以清贫,但史官家里人,也得吃饭!</p>

且,自大夏崩塌之后,原本在大夏朝世袭的史官,在各国,都改为了真正的官职,名义上是由君主选德才兼备者任之,但德才兼备者,可有评测?可有衡量?此间拿捏,全乎君主一心罢了。</p>

徒儿,为师知你心里之苦,为师也知你早已不在意这些所谓的生前身后名;</p>

但,你可以不在意,</p>

那,</p>

他们呢?”</p>

孟寿指着凉亭外那些负责警戒的一众骑士。</p>

“史书很薄,却需载录千秋,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注定于史书中无名无姓的,所以,他们的身后名,其实就在你的身上。</p>

徒儿,你不为自己想想,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能不为他们想想?”</p>

田无镜目光平静,嘴角露出一抹笑意。</p>

“为师这番话,不是要你田无镜去造反,世人都诧异为何大燕南北二侯不反,但为师清楚,你们早已上了船,不可能反了!</p>

为师所意,</p>

是想让你留一个身后人。</p>

你田无镜,</p>

这一辈子,是非功过,千年后,大可留与他人去说;</p>

但你可以洒脱,你能洒脱,</p>

这些跟随着你南征北战的虎贲,</p>

他们,</p>

总得有一份保障吧?</p>

最好的保障,</p>

就在史书之中,</p>

史书中得美言,那活着时,总不会太差。”</p>

“老师,徒儿知道了。”</p>

“别怪为师唠叨,此番归楚,为师就变回了楚人,你是燕人,不说什么你我师徒二人恩断义绝这种屁话,但等为师咽气前,还是不大希望能见到你的。”</p>

“那徒儿尽量让老师失望。”</p>

“呵呵,对了,《燕史》中,我不仅给你和李梁亭立了本纪,也给那位平野伯做了列传,但列传列传,终归没得世家来得稳妥。”</p>

田无镜没说话,只是目光放远。</p>

“为师我修史一辈子,史书斑驳,但总归有那么一点道道,就像是老农耕田用的那二十四节气,其实,看多了,也就是四个字——周而复始。</p>

平野伯这人,素来得你看重,为师观此人行事,其实算不得一个好人。”</p>

“是。”</p>

“但古往今来,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又哪里来得几个真正的好人?反倒是那些真性情的坏人,更是让人心生好感。”</p>

“雪海关距离此处不远,老师若是想去为那郑凡增彩一笔,徒儿可以派一队骑兵,护送老师前去。”</p>

孟寿闻言,</p>

犹豫了。</p>

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心动了的。</p>

“呼……”</p>

轻舒一口气,孟寿开口道:</p>

“东海滔滔,前浪一潮,后浪一潮,然碧波浩渺,终其一生,最难看懂的,还是今朝。</p>

罢了罢了,为师就不去雪海关了,一来这副骨头架子已然零散,强撑着从燕京到这里,已是不易;</p>

二来,做人和修史一个道理,不能太贪心,做人贪心就容易死不知足,修史贪心会发现太多事情,其实早已死无对证。</p>

我一个人,纵然能修下四国史书,能修满大夏至今八百多年至今,却修不得身后一天!</p>

既然终究无法圆满,又何必再平白地去折腾?</p>

归去,归去;</p>

大半辈子漂泊在外,别的没挣到,倒算是挣出了一些名气,这次回去,陈氏大概会哭着喊着来求我认祖归宗。</p>

徒儿,你说我是认还是不认呢?</p>

认了的话,能进祖坟,为师母亲的坟,也能迁入陈氏祖坟之中。”</p>

“徒儿觉得,这些,应该由老师自己去考量,但………”</p>

“但什么?”</p>

“老师一辈子修史,后人观之,犹如老师立于其身前讲述,既然老师已然活在史中,何必再去计较这类俗务?”</p>

“也是,但为师不愿意认祖归宗,倒也不是因为这个,为师只是觉得,陈寿这个名字,不大好听。”</p>

“老师觉得不好听,那大概就是真的不好听。”</p>

“你啊你,成吧,唤人来接我吧。”</p>

“是,老师。”</p>

楚人的队伍来了,没穿甲胄,但看得出是士卒出身的一群护卫,同时,还有一辆很宽敞精致的马车。</p>

孟寿上了马车,却没急着进去,而是单手被仆人搀扶着另一只手抓着马车车壁,看着站在自己前方的田无镜,</p>

笑道;</p>

“姚子詹曾说为师是在为后世千秋修史,其实为师一直不敢赞同,煌煌史书,就是后世之人人人认识字,亦绝不会人人读史;</p>

比起史书,人们更喜欢的,往往还是那风花雪月,轶事风流。</p>

为师修史,修的,其实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后世,同道中人看的;</p>

吾道,注孤也,却又不觉孤也。</p>

当世人不懂我,则后世有人懂我,若后世人不懂我,必再有其后世之人可懂我。</p>

无镜我徒,</p>

此话,</p>

为师与你共勉。”</p>

田无镜行礼:</p>

“谢老师。”</p>

孟寿坐着马车在楚人的护送下离开了。</p>

田无镜在原地,站了很久。</p>

当晚,</p>

奉新城,信骑尽出;</p>

战争的乌云,</p>

完全笼罩了下来:</p>

“靖南王有令,各部兵马,各路民夫,各路粮草转运,必须按日抵达。延期者,斩!”</p>

………</p>

郭东,今年十六,古县人。</p>

古县,在燕国东部,毗邻马蹄山,晋国还在时,其地理位置,相当于虎头城之于北封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