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乾每年花费的粮饷,可是实打实按照兵册上发放的,却一直在供养着数十万不存在的人……</p>
“我大乾,出不了田无镜。”</p>
福王开口道。</p>
燕国的事,其实早已经传入乾国了,这些年,乾国的银甲卫对燕国的渗透和谍报工作,做得很不错,至少,银甲卫的表现,远超大乾边军的表现。</p>
文乐脸上出现了讪讪之意,田无镜,自然是做不得的,诸位相公们也不可能去学他,明知道大乾三冗问题所在,但一直没人能去改变,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包括诸位相公们自己的家族,自己的门生故吏,都是这其中的一员。</p>
当改革需要革自己时,自然就革不下去了。</p>
“孟珙,你为何不说话啊,这次杨老狗点名让本王带上你一起来,可见杨老狗是真的赏识你啊,一路随行多日,本王也知你不是个爱说话张扬的性子,但需知人生机遇,重在一个‘抓’字。”</p>
孟珙闻言,脸上露出了感激之色。</p>
他自然清楚,今晚的谈话,与其说是福王嘴巴闲得无聊了,想要说点什么,其实还是福王在有意地提携自己。</p>
福王将自己获得的情报和能知道的细节,都说出来,告诉他,也是为了明日见到杨太尉后,自己能有所表现,这是大恩。</p>
孟珙跪了下来,</p>
诚声道:</p>
“末将,谢王爷提携。”</p>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这话可不能说出去,本王就是个茅厕,臭不可闻,可千万不能让人知道你和本王的关系,否则难免耽误了你。”</p>
此话说得诚恳。</p>
孟珙对着福王磕了三个头。</p>
这是把福王当作自己的长辈了。</p>
孟珙,出身孟氏。</p>
其父当年曾是刺面相公手下的总兵官,当年那一场西南叛乱,其规模空前巨大,最终由刺面相公平定,其父身为总兵,更是曾仅率八千乾军苦守西南孤城一年等到了援兵。</p>
刺面相公用兵一向胆大激进,但正因如此,孟珙之父的作用就更为凸显,每次激进用兵之时,都需要一位善守的将领来把守命门,孟珙之父就是这般,但凡他守的城,就从未被破过。</p>
善守,可以说是孟家的家传本领了。</p>
只可惜刺面相公黯然结局之后,孟家因为曾是其臂膀助力,也被远远地打发了。</p>
这一次,杨太尉是想到了这位孟氏后人,其用意,更是不言而喻。</p>
“孟珙啊,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本王,帮你审审。”</p>
明日就要见杨太尉了,就如同要考试了。</p>
福王其实真没打算在孟珙身上捞取到什么好处,他作为藩王,想捞取好处的唯一法子就是造反,之所以帮孟珙,真的只是出自于爱才之心。</p>
孟珙深吸一口气,</p>
似乎有些犹豫。</p>
“说,大胆地说。”福王鼓励道。</p>
孟珙点点头,</p>
道:</p>
“诸位相公的安排和杨太尉的决断,都没有错,王爷说的话,也没有错。”</p>
“再说点儿。”</p>
孟珙先后退了一步,对福王躬身行礼,</p>
道:</p>
“但,王爷不知兵。”</p>
“…………”福王。</p>
“咳咳……”一边的文乐忍不住咳嗽起来。</p>
福王倒是洒脱地笑笑,道:</p>
“本王要是能知兵,那可真就……”</p>
大乾把藩王当猪养,那福王就把自己吃成一头猪;</p>
真要藩王知兵懂打仗,朝廷怎么可能放心?</p>
“杨太尉的决断,也是极好的,但杨太尉,其实也不知兵。”</p>
杨太尉确实曾率军坐镇平定过多起叛乱,但那面对的多是农民土匪流寇为主的叛乱。</p>
“你继续说。”福王的脸色,开始沉了下来。</p>
“诸位相公们的安排,也是极好的,但相公们,其实也不知兵。”</p>
这意思就差直接骂诸位相公们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了。</p>
福王有些不解了,</p>
问道;</p>
“还有么?”</p>
“有。”</p>
“继续说。”</p>
“王爷,燕人朝廷的李梁亭和田无镜,他们如今之地位,比之我朝诸位相公如何?”</p>
“有过之而无不及。”</p>
福王回答道。</p>
天知道那燕皇是怎么想的,竟然敢这般信任两位统兵大将兼勋贵!</p>
“末将想说的是:</p>
李梁亭和田无镜,知兵。”</p>
————</p>
感谢汪小南丶和焱燚丶Faint的飘红。</p>
这一章是为了下面的大剧情做铺垫,不是为了水。</p>
其实,这本《魔临》,我写得很尽兴,也很任性,我希望写出更多有意思的剧情,写出更多有意思的人物,所以一直感激订阅和支持的读者,还有发弹幕的小伙伴。</p>
刚开始上架时,咱们的首订成绩确实不如龙处女座《深夜书屋》。</p>
但作为一本发在悬疑灵异频道的玄幻书,能有这个成绩,真的很牛叉了。</p>
最让我满意和惊喜的是,每天跟订阅读的小伙伴很多,作为一个网文作者,能任性的写自己的故事,尽情地文青一把,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且,还有你们的喜欢和支持。</p>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