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熙最后补充了一句:“不用谢我,说不定你要受点罪。哈哈,上次罗总把一个街道办的副主任的屁眼给爆了,据说她第二天都没能没床。你自己小心点吧。”
放下电话,怀里的潘桦贴得更紧了些。他俩现在都完全赤裸着泡在温泉泳池里,周围隐隐的有热汽蒸腾袅袅飘舞。钱宏熙低头凑到她丰满的胸脯间,重重亲了一口,伸手揽住她的肩膀靠在泳池壁上。
“丰行公司那个女老板?”潘桦的手往下溜,捏住钱宏熙的肉棒轻柔地撸动起来。两人此前已经战过一场,不过休息了近一个小时,疲软的肉棒已经恢复大半,迅速充血鼓胀起来。她和钱宏熙实在太熟,已经没了迫不及待的冲动,反倒是慢悠悠的挑弄更有趣味。
潘桦是跟在钱宏熙身边时间最长的女人,一晃快八年了。两个月前,她刚度过四十岁生日。这个关卡一过,她突然有了危机感。活在三字头里,她可以信心满满地把自己看作是风韵少妇,但人生一旦正式步入四字头,她不得不面对一个避不过去的字:老。
这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必经之路,文艺些的人生哲学是这样说的:“人不会老,只会因经历而丰盈。”可对一个差不多当了十年情妇,已年过四十的女人来说,因经历而丰盈这种屁话没法安慰她,她必须要正视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何况她伺候的老板,是个刚刚三十岁的青年。
幸亏她的硬件水准下降的速度有限,年纪虽大,但保养得不错,不细看,和三十来岁时差相仿佛。自小学戏练就的好身段还在,这些年又从没放松过锻炼,一双长腿依旧浑圆笔直,纤腰丰乳也没打折扣。只有眼角额顶添了些细细的纹路,让她在面对镜子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终究没躲过时光的磋磨。
但她现在仍可以轻松做出下腰、一字马这些高难的动作,不负十几年前中宁宁剧团当家刀马旦的名头。这些功夫也是讨好钱宏熙的本钱,他经常要她用手撑地,两脚横空摆成一字马,搭在两边的椅子或别的什么上面,而他则悠哉地从后面操。在他玩过的女人中,也只有潘桦可以无比轻松地完成这种高难度的造型。
“对,就是她。给她搭条财路,能不能上车就看她自己了。”
“给别人玩,你舍得啊?”潘桦用指尖有意无意地轻触龟头。钱宏熙舒服地哼了两声,笑道:“有什么舍不得?又不是我的女人,随口吃到嘴里的一块骚肉而已。玩腻了,给她再介绍一两个朋友,以后懒得管她的事了。”
“唉……”潘桦突然叹了口气,她没明说什么,但钱宏熙立刻明白了她的未尽之意。他今年已年过而立,父母希望他早日结婚生子的愿望提过好几遭。从这点上来讲,他的处境很像周晓荣,只是他比周胖子还要大两岁,而父亲钱永祥的个性比较强硬,又比周胖子的老爹更霸道些,所以他面临的压力其实更大。钱宏熙不过是有口无心地应付了两次,就被钱永祥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内至少要开始认真地交个女朋友,否则别怪老爸对他不客气。
钱宏熙很清楚,老爸口中的不客气,更多会落在他现在身边那些“不正经”
的女人身上。他与潘桦的关系,瞒不过钱永祥,只不过从前家里懒得管他,睁一眼闭一眼只当不存在。反正无论是钱永祥夫妇、他自己甚至包括潘桦本人都清楚,像她这样的女人绝无可能成为钱太太。此前自己安然无事地在众多熟女中厮混,完全得益于“政策宽松”,一旦钱永祥怒而出手,钱宏熙可不敢保证这些女人会被怎么“处理”。
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像潘桦这样的女人,找个门当户对,各方面都能向爸妈交代的女朋友,就成了钱宏熙眼下的当务之急。当然,一旦有了正式女友,偶尔出去打打野食也许无伤大雅,但像潘桦这种养在身边的女人,恐怕就不便存在了。
潘桦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正为将来担心。
“放心放心,没那么快。”钱宏熙轻抚着她的裸背,认真地说,“就算让你离开公司,我也肯定会给你找好后路的。有那么多朋友,总会安排好的。我准备再给你买套房子,加上现在你自己住的那套,有两个房产本,心里总踏实些。”
处了那么多年,虽说没拿潘桦当正经女友,但钱宏熙对她还是有几分真感情的。
潘桦淡然笑笑。四十岁的女人,不缺阅历和盘算,这种时候不需要过分给男人压力。以她对钱宏熙的了解,他刚才说的,确实是他真心所想,只要他有这念头就行,多啰嗦反倒可能将他推向反面。
钱宏熙不想纠缠在这个话题上,手再次伸入臀沟,蹭了几下,笑嘻嘻地说:“对了,你的菊花也还没开过,就别留着了,为我绽放一下吧?”
潘桦白了他一眼:“整天就想着菊花菊花的!那么个脏兮兮的地方,干嘛总想插?变态!”
话虽这么说,但她其实动了心。作为身上最后一个还没被开发过的洞穴,这几年里几度面临失守,只是自己拒绝的态度很坚决,钱宏熙又不是非玩屁眼不可,所以居然一直留到今天。也许必要的时候,该牺牲一下屁眼,加深一下自己在钱宏熙心中的分量。
潘桦从没能嫁入钱家的妄想,只想能拿尽可能多的好处。她也并非真的不舍得肛门被玩,只希望能把屁眼卖个好价钱。虽然她不清楚钱宏熙心中所想给她安排的后路具体指什么,但想必他不可能只有一种盘算,这些不同的选择必有好坏高低之分,差别只在钱宏熙更愿意为她去争取哪一个。必要的时候添把火,至少为自己争取个更好的未来吧。
蓦然发现前路难卜的,还有施梦萦。只是与潘桦不同,后者于警惕中抱有希望,而前者则在期待中隐含迷惘。
情人节后没几天,她又收到来自崔志良的短信,话说得平淡,只是问她有没有时间出来喝杯咖啡。明明是很短的两句话,她却像着了魔似的反复掏出手机找这条短信来读,半天下来不下六七次。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来自崔志良的邀请如此在意——或者她假作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对这个约会满怀期待,远比正牌男朋友范思源的邀约更令她激动。
找借口推了和范思源的晚饭,她将崔志良约到了东苑三区附近的一个小咖啡馆。有趣的是,这里就是她第一次和范思源见面的地方。咖啡馆里无非就是牛排、意面和一些商务套餐,他们简单解决了晚餐,饭后又各点了杯饮品,聊了差不多半个晚上。
在崔志良面前,施梦萦变得健谈,仿佛随便平时不放在心上的小事都能成为谈资。
即便是当年在高中恋爱时,她似乎都没有这么欣喜于和崔志良的约会。
离开咖啡馆后,崔志良绅士地送施梦萦回家。两人沿着河边的小道,慢慢走回东苑三区。冬末的夜晚依旧很冷,呼出的气凝成白白的雾,一张嘴就摇摇摆摆向头顶飘。施梦萦平时很怕冷,但走了二十分钟却浑然不觉。
来到楼下,崔志良准备告辞,施梦萦却鬼使神差地问了句:“要不要上去坐坐?”
崔志良犹豫了一下:“有点晚了,你男朋友……”
“他和我不住在一起!”提到范思源,施梦萦突然有些窘迫,急不可耐地想要解释些什么,“他今天不会过来……”说到这里,她突然觉得有些失言,就好像她这是要主动邀请崔志良上楼做点不好的事,又显得自己很在乎男友的想法,只敢在他不在时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改口说:“我请朋友到家里坐坐,他也管不着。”
说完这句,又觉得不很妥当,再补充一句:“他很豁达,也不管我的。”
崔志良善意地笑:“那行,走了这会有点冷,我上去讨杯热水喝。”
施梦萦此刻心中像有根羽毛在拂拭,既隐隐有些舒服,却又总有一小块麻酥酥的痒。她说不清自己在期待什么,但总归十分开心。
崔志良并没有坐很久,只是简单喝了杯水,在房子里粗略地转了转,看了看她的居住环境,还建议她平时在不使用时,最好别把电吹风放在卫生间里。前后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崔志良就走了。可施梦萦躺到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睡。
直到睡意来袭,她都没有一分钟想到范思源。
也幸亏如此,她才没有陷入愧疚和纠结。
真正在这几天陷入纠结的人是沈惜。2月22日,既是元宵节,又是宋斯嘉的父亲宋英昶的五十五岁大寿。宋斯嘉几个月前就提过这茬,最近几个星期更是几乎三天一提醒-宋家没准备大操办,但肯定要把走得近的几家亲戚聚拢来吃顿饭。往年这个日子,沈惜通常会到场,倒不是只为与宋斯嘉要好,更重要的是,宋英昶是他所敬重的饱学大家。事实上——世事奇妙——早在他与宋斯嘉两人相识前,沈惜就与宋英昶有过交集。
那还是在2005年秋季,刚进入大学第二个学期的沈惜想报读《中国古典哲学精要》的公选课。开这门课的宋英昶教授号称宁南七大硕儒之一,传闻中又是宁南近二十年来四大美男子之亚,连续十一年被人文学院评为“年度最受本科生欢迎授课教师”。无论对这门课,还是对这样一位老师,沈惜都大感兴趣。
没想到宋英昶的课实在太抢手,据说网上选课系统甚至一度陷入瘫痪,是真是假不知道,反正在沈惜登陆时,课程名额早被一抢而空。为完成这个学期的公选课学分,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了门《古典小说十三讲》。
但他还是在选课时留了个心眼,刻意避开周三晚上的时间段。
《中国古典哲学精要》就是周三晚上的课。
没能报名成功,不妨碍沈惜想听课的心思。《中国古典哲学精要》不是每个学年都开的,据说曾经连续两年没开。一年前宋英昶曾开过课,但大一新生第一个学期不需要报公选课,当时他也没听说宋老师的名气,所以与之失之交臂。这次如果再错过,谁知道接下来两个学年,宋英昶会不会再次中断开设这门选修课。
万一他断上两年,那他本科四年里就没机会再听这门课了。
与他想法相似的人很多,所以在第一天开课时,能坐二百多人的大阶梯教室,不但座无虚席,甚至在过道、窗边、门口都站满了人,一眼望去绝不下三百人。
“我记得这门课这学期只招八十人啊。”宋英昶走上讲台,推了推眼镜,哑然失笑。台下的人陪他一起笑,大家默契地都忽略了追究谁是没报上课过来蹭听这一茬。
沈惜就这样以蹭课的方式听了宋英昶一整个学期的选修课。大部分时候他都有座,因为那个学期周三下午他正好没课,所以他基本上可以吃完中饭,就带上笔记本电脑去阶梯教室抢位子。听完课后晚上八点多再去吃饭。
这学期倒数第二堂课,宋英昶讲完了王阳明,合上讲义簿,说:“我第一堂课就讲过,哲学是一个舶来的名词。就严格的语义而言,中国古典的学术思想,其实很难称之为『哲学』,只是我们现在这样称呼而已。王阳明之后,中国的学术当然仍有发展,但再没有像他这样蔚然而自成一派的卓然大家了。至于大家比较熟悉的明末三大家和相对可能比较陌生的乾嘉之风,就不在这门选修课的范围内了。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到此为止。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尤其是并没有报上我的课但坚持听下来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教室里掌声如雷。
“下星期还有一堂课,我们准备对这学期的课做个总结,顺便讲一下关于考试的事。没有新的内容要讲,所以没报这门课的同学下星期没必要再来了。”
宋英昶的话引来下面阵阵窃窃私语,有些同学深以为然,但也有些人面有不甘。
突然,第三排正中有个男生举手。
宋英昶抬了抬手:“请说。”
站起来的正是沈惜。
“宋老师,我没能报上这门课,但这个学期您的每堂课我都听了,我希望可以参加考试。这可能会给您增加工作量,但我想,听了您一个学期的课,只有认真参加一次考试,才算是对自己,也是对老师您一个真正的交代。”他的话引来很多人的共鸣,台下的嗡嗡声越来越响。
宋英昶很认真地盯着沈惜看了一会,诚挚地说:“对我来说,让你,包括其他想参加的同学考试,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我很愿意批改你们的试卷。但你们没能报上这门课,就算参加了考试,也就不能计学分。这意味着你们要准备一场不能算成绩的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在增加你们自己的负担。”
沈惜无所谓地耸了耸肩:“如果没给您添太大的麻烦,我不介意增加自己的负担。我想很多同学都和我想法一样。”这话又赢得很多赞同的声音。
“好吧。”宋英昶温和一笑,“凡是愿意参加考试的,下星期继续过来,我让助教记一下你们名字,算算要准备多少试卷。还得看看要不要增加考场。我再强调一次,这学期没有报上这门课,却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不管你们考了多少分,都是不计成绩的,我没办法给你们学分。但我本人一定会批改你们的卷子,给你们一个分数,并保证让你们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
考试那天,足足有三分之二编外的考生参加了考试,为此宋英昶甚至特意请教务处又安排了一个临时考场。
第二个学期开学,沈惜收到一封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信,里面记录着他《中国古典哲学精要》考试的成绩:81分。底下亲笔签名:宋英昶。
沈惜对这个成绩不太满意。
在与宋斯嘉相识后,说起这次考试,她对沈惜的这份不满意更不满意:“哥,你知足吧!我爸很少给人80分以上的!85以上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你能考多少?”沈惜确信作为宋英昶的女儿,肯定旁听过这门课,不管是蹭来的,还是报名参加的。
宋斯嘉狠狠白了他一眼:“我爸不让我报这门课,说他没法给我打分。”
认识了宋斯嘉,不但让沈惜对自己当初的考分释然,还带来了另一个福利,就是可以到宋家当面向宋老师请教。大三第二个学期,在两人相识整整一年后,宋斯嘉带沈惜回家见了父母。说来也怪,他们不是恋人,但宋斯嘉当时就觉得有必要带沈惜回家。
时隔一年半,宋英昶对这个当初在课堂上举手主动要求参加一场成绩不会被承认的考试的男生依然印象深刻。正因为有过这样一场缘分,宝贝女儿对这男孩的那个颇显暧昧的“哥哥”的称呼,被默许了。
大学最后一年半时间,也包括自英国回来后的这些日子,沈惜是宋家的常客。
宋斯嘉婚后来得略少了些,但每年总会找机会登门看望老师。尤其是宋英昶生日这天,不算留学英国那三年,这么些年里他只有一次缺席。
按理说,宋英昶五十五岁大寿的日子,他没理由不出现。他也完全有空。19日巫晓寒带着女儿踏上了回加拿大的飞机。茶楼和书店已经开始正常营业,一切都走在正轨上,无需他过多关注。但沈惜还是有顾虑。
年前给诸葛雯英她们庆祝生日时意外响起的电话铃声,是他的一个心结。那天以后,除了除夕那天发了条例行的问候短信外,沈惜几乎没再与宋斯嘉联系过。
他不便打听这个意外有没有造成他们夫妻间的矛盾,也不清楚在最坏的可能下,宋斯嘉是如何应对的。他觉得这种时候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保持距离,让形势自然冷却。
宋英昶的生日,作为女婿的齐鸿轩必然要出席,在这个关口,自己再出现在他面前合适吗?带着这样的顾虑,沈惜婉拒了宋斯嘉的邀请,还使得她颇为不快。
没想到就在元宵节前两天,宋英昶亲自打电话过来:“怎么?老头子我现在不招人待见,三催四请都不能让你上门了?”
沈惜条件反射般跳起身来。
“宋老师您这是特意来骂我啊!”沈惜苦笑。
宋英昶亲自出面,他不能再推脱了。
宋家的寿宴安排在中午。当天是元宵节,要请好几家人,所以晚上的时间还是应该留给大家各自过节。宋家在晚上就安排了家宴,只有老夫妻俩和女儿女婿参加。沈惜既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多参与宋家的活动,又却不过宋老师的情面,索性决定中午的寿宴和晚上的家宴都不参加,选在下午时分登门拜访。
下午两点整,沈惜按时登门。来给他开门的宋斯嘉直接赏了他一个大白眼:“哥,你架子大了,我的面子不够用,非得我爸亲自请你是吧?”
沈惜连连作揖告罪。
宋英昶老两口都坐在客厅。因为知道沈惜这个点会来,所以也没做别的事,电视里正在重播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郭冬临正对观众抱怨自己被媳妇“卡住了”。
对宋英昶躬身行了个礼,沈惜简单直接地说了祝词:“祝老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说着又递上准备好的寿礼。他和宋英昶、韩秀薇夫妇都不陌生,彼此都不会拘谨,宋英昶颇有兴致地拆起了礼物:“哈哈,我倒想看看你给我准备了什么?”
沈惜笑着瞅了眼宋斯嘉:“你老公呢?”
宋斯嘉撇撇嘴:“他有事,吃过中饭就出去了,说是晚饭前回来。”
宋英昶拆开了包装,突然眼睛一亮,欣喜地说:“哈哈,我正想着今年再添个斗呢!”
精致的礼盒里摆着一个Dunhill石楠木根纪念款烟斗。沈惜本以为今年不宜登门拜寿,就没有提前做准备,想着下次找个什么机会再补上。但既然宋英昶打了招呼,他又不可能空着手上门,时间匆忙,没有别的准备,索性就把这个当年在英国时淘的烟斗带来。无论是品牌、外型、质量,这支烟斗都算过得去,价格也合适。
宋英昶生平除了读书,便只是好茶喜烟,别无他好。而且他只在二十几岁时碰过纸烟,自研究生毕业开始就只抽烟斗。沈惜当初在英国用不到2000欧的价格买下这款Dunhill纪念款的时候,脑子里就曾闪过一个念头:这玩意儿送给宋老师倒是合适。只是后来没有遇到好机会,这次终于还是让它发挥了原本计划中的功用-见丈夫爱不释手地举着烟斗把玩,韩秀薇皱皱眉头:“小沈,我老想着今年叫老宋戒烟,你又给他送烟斗!”
沈惜赶紧笑着解释:“韩老师您说得对。抽烟对身体是不好。不过据说烟斗比纸烟多少是要好一点,这个我不太懂,老师肯定清楚。我是这样想的,老师别无他好,就爱抽个斗。人生难得,是个痴迷嘛。不过老师啊,韩老师说得是对的,您也得控制一下,别让她为您担心啊。”
宋英昶微笑着冲老伴说:“夫人放心,这一两年我不是遵照你的吩咐,控制量了嘛。沈惜说得对啊,人生难得是痴迷。一个人清心寡欲长命百岁,也是无趣。
人活着,也不能只是不断延长寿命,却忽视内涵嘛。”
韩秀薇叹口气,看了眼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沈惜,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了句:“反正在你这儿,我说话就是没老宋管用!”
宋斯嘉突然嬉笑着插了一句:“也没我的管用!妈你只能排第三!”
韩秀薇又瞥了眼女儿,心中突然添了几分感慨。七八年前,女儿把当时还是个大男孩的沈惜带回家来时,丈夫一眼就认出他是曾听过他选修课的学生,而自己则以为这是女儿选定的男友人选。没想到,宋斯嘉当时却说这是她认的“哥哥”。
什么“哥哥”、“妹妹”?韩秀薇又不是没年轻过,自然而然以为这不过是少男少女间的情趣,或者纯粹只是捅破窗户纸前最后一点点小羞涩。对当时的沈惜,韩秀薇不很满意,但也并无反感。出乎她的意料,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女儿后来和别的男孩谈起了恋爱,可她与沈惜两人又一直亲近如初,完全就像是一对亲兄妹。这可真让她看不懂了。
既然沈惜确实不是自己的未来女婿,那韩秀薇自然要重新替女儿的婚姻操心。
于是,在宋斯嘉快读完研究生的时候,她看中了老同事、老朋友陈建芬的儿子,还为女儿安排了那场相亲。
婚姻并没有截断沈惜与宋斯嘉之间那么没有血缘却亲如一家的感情,韩秀薇甚至隐隐能感到在丈夫眼里,沈惜远比真正的女婿齐鸿轩更令他觉得顺眼,只是他一直秉持着不介入女儿对生活和感情的选择中去的原则,从不发表意见。
不经意地从女儿的脸又转到沈惜身上,韩秀薇暗暗叹息:或许命里两人就是兄妹的缘分吧!
当然,在这个瞬间,韩秀薇也只是感慨一下而已,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她对自己挑的女婿非常满意。或许宋英昶更偏爱自己的学生,但她却相信齐鸿轩至少不比沈惜差。
宋英昶招呼沈惜落座。韩秀薇不轻不重地又唠叨了两句,进厨房去接了壶水,摆到茶几上的电陶炉边。
“喝什么茶?”宋英昶放下手头的烟斗,在茶几底下摸索起来。
“老师您常喝什么,我就喝什么。”
“大冬天的,还是喝红茶吧。这是我厦门大学的老朋友寄来的极品『金骏眉』,我尝了,还不错。据说这茶的叶嫩,不必费功夫茶那些套路,直接冲泡最好。”
宋英昶摸出个一掌高的锡罐摆到桌上,“等开了春,新茶上来,今年还有没有雨前『枫雾』可喝呀?”
沈惜笑了:“唉,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您要多少有多少。”
宋斯嘉拿过锡罐,在两个白瓷杯中分别放了些金黑色相间的细芽,又将水壶搁到电陶炉上,坐等水开。转脸笑眯眯地说:“哥,今年再给我爸送茶,跟他要钱!每年让他白喝,都惯得他习以为常了!”
“别的茶不好说,『云枫雨雾』嘛,是自己的生意,摆在店里是商品,自己喝其实也没什么成本,怎么收钱?还跟老师要个成本价?就不能让我在老师这里露露脸尽尽心?”
宋英昶从沈惜这里已经连收了两年的雨前“枫雾”茶,却一直不知道原来“云枫雨雾”也是沈惜的生意,好奇地问:“你开的是茶楼,怎么还有茶厂吗?”
“我和朋友合股做的,出了点资金,是朋友在经营。当年『枫雾』这个品牌起来以后,搞得很滥,只要是中宁本地产的茶都敢贴标签叫『枫雾』。后来有个姓王的老板在云枫山边上开了厂,认真做正宗『枫雾』。三年前他想转手,我一个朋友想接,但手头还差点钱,我就出了些钱,算是入股,茶厂的事我基本不插手。”
“哦……”宋英昶只是随口闲聊,也没有细打听的意思,很快话题又转到了别处。他和沈惜两人脾性不尽相同,但有种天然的投契,一个学识精深,一个见闻稍广,向来都能相谈甚欢,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茶冲二道,宋斯嘉坐在一旁听他们天南海北地闲聊,抿嘴微笑。宋英昶偷眼瞧见女儿的神情,好奇地追问。
“你们一个哲学教授,一个信息实验班出身,主修信息工程的工科生之间,哪来那么多共同话题?”
宋英昶摇头:“你这几年书真是白读了,太拘泥了。哲学教授怎么了?工科生怎么了?什么问题,到最后,本质上都是哲学问题!怎么聊不到一起去?”
宋斯嘉反驳道:“那你怎么没把我的课题本质到你的哲学上去?平时跟你聊我的研究,也没见你这么能讲!你是我爸,还是他爸?”
宋英昶促狭一笑:“你不是管他叫『哥』吗?那这个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也!”
宋斯嘉气得直咬嘴唇。
沈惜在旁帮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听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课,这个问题确实不成其为问题!”
“哼哼!”宋斯嘉撅嘴表示不满。
“行啦!别在那边跟你爸斗嘴了!过来帮妈包汤圆!”厨房里的韩秀薇招呼了一声。
“行了,你别动!”宋英昶站起身,冲厨房喊了声,“这个地方让给你们,看着电视包汤圆,不至于太无聊。咱们爷俩到书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