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施家没有想到的是,当白凤仪看见施泓冉时,一个想法浮出了她的脑海,精明的白凤仪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自己不是想考验赵云峰吗!现在施家的《上海时报》正处于困难期,正好让他去那里,看看赵云峰的到底本事如何,能否有应对危机的能力。
于是,白凤仪以长辈的身份,不断夸赞施泓冉,在得知她还没有嫁人,白凤仪眼睛一亮,随即想到:“如果赵云峰能把施泓冉娶过来,那《上海时报》不就等于是赵家的了吗!”虽说现在《上海时报》大不如从前,可是名气依然在,只要适当运作,虽不见得能恢复到原先的辉煌,但它的影响力,是白凤仪所看中的。
至此,白凤仪就开始有意无意的提起赵云峰,最后透露出一个意思,表示她看上了施泓冉,十分的喜爱,想让施泓冉嫁来当赵家的媳妇。两家先定下这门亲事,她会近期叫赵云峰回来,前去协助施泓冉。这样的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投资的事情也就好商量了。
施泓冉与族中的长辈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白凤仪会提出这样的“条件”。施泓冉是施家嫡出的大小姐,现在施家实际的掌控者,让她去“委身”下嫁给一个庶出,还被流放出去的少爷,怎么也说不过去。
沉默良久后,施泓冉居然点头答应了这门“亲事”,但她有一个前提条件。做赵云峰的“未婚妻”可以,但她这个未来的“夫婿”,必须有能力帮助她将《上海时报》的销量,恢复到原先的水平,也就是每日十万份以上,否则她不会嫁到赵家来。
施泓冉心里很清楚,现在上海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自从国民党入主上海以来,南京的一些国民党的大世家、大豪门,也插手进入到这个行当。如新近崛起的《新闻报》、《民国日报》等,后面都有国民政府的扶持,《上海时报》想在强手如林的报社中,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按照施泓冉的计划,《上海时报》能达到原先一半的销售量,能再次挤进上海报业的前十,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所以,同样精明干练的施泓冉不会当面拒绝得罪赵家,却画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大饼,从而变相的反对这门亲事,又可以得到赵家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