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一来,“猎鹰”防空导弹系统的弱点也就暴露出来,毕竟要地防空只是这款陆军野战防空系统的兼职任务,专业性并不强,首先就是射程太短,50公里的最远射界,无法阻止联军手中防区外武器的投放,只能被动的拦截来袭的导弹,这让伊拉克“猎鹰”地空导弹营既疲惫,弹药消耗也非常严重;
其次,在机动能力受到限制之后,无法实施灵活多变的防空打击战术,只能硬着头皮与优势明显的联军航空力量拼技术、拼能力、拼消耗,久而久之自身的技术特征必然会被联军掌握并破解,并最终给予“猎鹰”防空导弹系统致命一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是伊拉克高层的战略,守住这个“安全港”固然能够阻止美军进一步发展,掌握先手之力,可如果换个思路想想,这种做法其实跟作茧自缚没什么区别,说穿了还是伊拉克自身实力的问题,
他不是工业国,武器装备无法自给自足,现如今所有武器装备来源又完全被联军封锁,无论是炮弹还是导弹,可谓是打一发少一发,即便是“猎鹰”地空导弹营能够撑起一片近万平方公里的“安全港”,
可这样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伊拉克满打满算也只不过就这么一个营,开战才三天的时间,配属的弹药就已经消耗一半,近三分之一的车辆和设备出现故障,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的话,伊拉克“猎鹰”地空导弹营只有完蛋一条路,而那支在它羽翼下的伊拉克重兵集团,无异于成为联军砧板上的鱼肉。
“看来卢教官说的没错,非得打几个硬仗不可!”
望着天边的星空,易卜拉欣不禁喃喃自语,这是昨天傍晚,卢教官在对当前形势进行谨慎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虽说这种硬碰硬的死磕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整个战局,但却能够以一种无畏的气势将敌人喝阻;
为此从前天下午开始,“猎鹰”地空导弹营营长,同时也是整个西南沙漠地区防空指挥官,刚刚晋升少将军衔的穆罕默德遵照卢嘉栋的建议开始着手打硬仗的准备,从美军航空兵手下死里逃生的雷达,堪用的苏制防空导弹,乃至破败不堪的零散残害,都被收集起来,
或是作为尖兵设在边界,或是作为火力补充配置纵深,或是发乎余热提供预警,或是干脆废物利用充当吸引火力的假目标,整整24小时,在“猎鹰”地空导弹营的掩护下,完成整个西南沙漠地区的防空作战配置,
于是在昨天傍晚,穆罕默德少将做了最后的战前动员,随后便由破格升任少校的易卜拉欣率领一支由yjl—10远程搜索雷达和两辆“猎鹰”防空导弹发射车所组成的前沿打击分队,向着美军有可能实施突袭的西部边界进发。
至于那一长串深入浅出的局势分析,就是在他出发前,由他的老上司穆罕默德少将转告他的,易卜拉欣知道,这是老长官让他清楚现在的境况,并为他即将进行的独立作战打下一个可进可退的决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