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电池技术的难题(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就像去年宸升科技的电池管理系统业务一样。

实际上,宸升科技的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厂一直没有停止过扩张。

目前在华中地区,第二家电池管理系统生产基地又在批建了,总预算在一百二十亿,比鹏城的工业园稍微小一点。

没办法,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上去了之后。

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是制约顾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恐怕只有两点。

一、充电桩不足,不论是公共充电桩还是各个公司的私营充电桩。

二、电池寿命不足。

虽然宸升科技的电池管理系统极大的改善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但它无法改变锂电池的物理制约因素。

比如目前宸升科技正在研究的锂硫电池技术。

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硫化物,负极材料是锂金属。

而在大量的充放电后,电池会出现一个叫做锂晶枝的现象。

锂枝晶的不断生长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电极和电解液界面的不稳定? 破坏生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换句话? 这玩意儿会极大的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用什么电池管理系统都不好使? 因为这是锂电池充放电后的物理现象。

想要接解决这个问题? 除非不用锂电池或者发明一种抑制锂晶枝生长的技术。

使用其他电池目前来说不太现实。

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哪怕现在陆宸开挂? 搞出一款小型核电池技术。

不管能不能生产出来,它的材料费用就是市场无法接受的。

要知道? 汽车作为一款消费产品? 首先要做到的是广大消费群体能买得起。

一款小型核电池,不说制造出来的技术难度,单单是材料费用,也不是消费者能买得起的。

造价一千万的核电池就算生产出来? 又有多大的商业意义?

实际上? 特斯拉的汽车实验室,已经做出了一款石墨烯电池。

据说它的能量密度能让汽车行驶将近两千公里,但为什么不推出市场?

因为没有商业价值。

石墨烯虽然被业界称为材料之王,但制造它的费用实在太高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