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考察回来后,唐学志再次召集了海峡岛的将领,将一些事情安排下去。
现在海峡北部,已经全部落入鱼鹰手中,开发刻不容缓,此时,唐学志从南洋运回来的三十船粮食,全部运抵了海峡岛。
这会,黄进强已经在忙着建造粮仓了。
同一时期,明城城池,也跟着开始扩建了。
此前黄进强为了安置百姓,所搭建的围栏区域,已经全部纳入了新的城池范围。
此外,还包括了南部一部分区域,整座城,接近一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小县城的规模了。
城外的军营,也在计划之中,为此,一张庞大建造图纸,在唐学志和黄进强等人的手中绘成。
其中包括上游的新型船坞,军事训练场,兵营,大型工业园等等。
大陈山的产业,一大部分将会搬到这里,山脚下,一座大型水库的蓝图应运而生。
这座水库,不仅是用来灌溉的,其中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动力,数十座工坊,就建立在水库的旁边。
届时,水车将会带动巨大的机床,实现对零部件的加工。
这些东西,在大陈山时,就已经在小规模的实验,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唐学志对大陆缺乏掌控,海峡岛无疑是首选。
除此外,人力磨床,水力打磨,人力车床等等,一些近代化的东西,也随之出现在鱼鹰的工业体系当中,让工匠们打造物件,有了更加方便高效的工具。
此时,鱼鹰的工匠已达两千多人,依赖于工坊生存的百姓也已经达到了五千人,各工坊、鱼鹰学院,育儿园组成的数千学习大军,标志着他们正在向工业体系化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迈进。
唐学志本人,则是这个体系中,最大的资本家。
对这里,他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