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赈灾(上)(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是个天赐良机!

“父亲,东北人口本来就少,现在华北水灾,难民遍野,我们需要主动大力赈灾、接纳灾民。既能宣扬父亲仁德之名,又能发展奉天经济----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啊。”

对张汉卿的想法,张作霖很认同。如果在以前,他就是有心也无力----一下子安置几万、几十万灾民是相当浩大的工程:解决饥馑要花费大量的粮食、水灾旱灾之后必有瘟疫、饥馑起盗心带来治安的问题…现在,奉天粮食充足、治安良好,考验的只是各级政|府官员的组织能力而已。

而且张汉卿为带动奉天工业崛起而铺垫的粗放型工业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人,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和习惯让有地农民除非不得已才会打打临时工,一时半刻无法招募到充沛的劳动力,灾民是极好的补充。

“好是好,可是接收灾民是个很伤脑筋的事…”不像张汉卿,老张其实也有逃荒的记忆,他对华北大灾是同情的,也希望在有余力的时候帮一帮,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只是他没这个精力。

“没关系,这些统筹的事就交给我吧。人民党建立不久,也需要让基层党员干部经历些事情。”

见小六子想揽事,而且这是个积阴德的好事,张作霖表示全力支持。当然,担心张汉卿在政事上经验不足,他还是叫过王永江,好好地嘱咐一遍。

很快地,“华北水灾奉天赈灾委员会”正式成立,年轻的不像话的张大公子担任主任。甫一上任,他就对外发布愿意接收灾民的倡议,配以后来大家耳闻能详的口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为了表现他的诚意,张汉卿积极响应老熊的号召,他的“一统”和“杨师傅”两家食品厂紧急无偿赠送了五百万包方便面,在第一时刻送到灾民手里。

这是中国第一家赈灾的实业,方便面也确实给衣食无着的灾民非常有用的救助,赢得了民众极大的赞誉,“一包方便面加一杯开水等于一条人命”的宣传,也让方便面大火了一把,尤其是灾区记者的笔下,方便面给救助灾民带来的便利及快捷,点滴成洋。

“一统方便面,连接灾区和我们的心”、“杨师傅,救命的师傅”,这是张汉卿后来在《奉天时报》、《北京时报》等主要报刊上投放的新广告,也为“一统”、“杨师傅”方便面做了回动态广告。如果追溯到中国广告业的起源,庶几可以此为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