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的微妙法则(1 / 3)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3645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动态系统(dynamicsystem)是非常微妙的,只有当我们扩大时空范围深入思考时,才有可能辨识它整体运作的微妙特性。如果不能洞悉它的微妙法则,那么置身其中处理问题时,往往不断受其愚弄而不自知。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这些和许多常理相违勃,但却和一些古老的智慧相契合的法则。读者也可对照前两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这些法则。有些法则或许让你有重复的感觉,那是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一体的数面,另外也是为了多方认识的缘故。

一、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他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会儿,在一个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一条生气的蛇溜了出去为止。

我们常常不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何;事实上,此时你只需审视自己以往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便可略窥一、二,因为今日的问题经常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素来销售领先的公司,可能发现这季的销售锐减。为什么?因为上一季高度成功的折扣活动,吸引许多顾客提前购买,而使本季市场需求剧降。又如一位新上任的管理者为了控制成本,而减少库存,也会导致销售员花更多的时间向顾客解释为何延迟交货。而执行公务的警官,常有这样的经验:拘捕了东街毒品经销商,却发现只是使他们的阵地移转到西巷。还有就是有些城市之所以爆发许多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竟是因为政府官员查获大宗毒品走私;因为如此一来,毒品短缺,价格高涨,而使许多受不了毒病的吸毒者铤而走险。

以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当事者却未察觉。这是因为在系统中解决第一个问题者和承接新问题者经常不是同一人。

二、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

在欧威尔(GeorgeOrwell)的《动物农庄》(AnimalFarm)一书中,名为“拳击手”的这匹马,面对任何困难时总是回答说:“我会更努力工作。”起初,他积极向上的意图鼓舞了大家,但是渐渐的,他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反效果。因为他愈辛苦地工作,统治者所加给他的工作愈多。他不知道主管农场的猪,实际只是玩弄权与利于股掌之间的一群。“拳击手”的勤勉,实际上只使其他动物看不见这些猪的所作所为。系统思考对这种现象有个名称——“补偿性回馈”(compensatingfeedback),意指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我们都曾有过面对补偿性回馈的感觉:你愈用力推,系统反推回来的力量也愈大,于是你更辛苦地推,但愈是花更大的努力去改善事情,似乎需要愈大的努力去回应。

补偿性回馈的例子非常多。许多善意的政府干预,成了补偿性回馈的牺牲品。美国政府于六十年代,在老旧的城市内大量建造低收入住宅与提供当地住户职训。但尽管美国政府不惜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力,这些城市到了七十年代却仍未见改善。原因之一是,低收入户大量从其他城市和乡村迁居到这些有补助的城市,最后新住宅区变得过度拥挤,申请工作训练的人,也使实际设备不敷所需。同时,城市的税基继续被侵蚀,使更多的人陷于贫困之中。

类似的补偿性回馈作用,也抵消了对开发中国家食物与农业援助的美意。因为虽然食物的供给增加了,但同时却使死亡率降低,人口因之成长,结果食物反又不足。

同样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贬值美元来扭转美国贸易不平衡的努力,被许多国外竞争者的“自动降价政策”抵消了,这是因为许多外币是随美元而自动调整的。此外,以引进外国的武力压制国内游击队的政策,常让游击队更堂而皇之地以扫除外来强权干预为号召,而获得更多支持,结果反而增强了反抗力量。

许多公司经验过补偿性回馈。当一项产品在市场突然失掉吸引力时,他们便更积极推动行销,例如在广告方面投下更多的金钱,降低价格等。这些方法可能把顾客暂时拉回来,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割肉补疮的结果,只是让服务品质(例如交货速度或品质管理)衰退。长期而言,公司愈加热衷于行销,失掉的顾客愈多。

补偿性回馈也不限于大的系统,个人的例子也很多。戒烟会使某些人体重增加,身材变差。形成新的压力,为了解除庄力就又开始抽烟。又有些母亲殷切希望年幼的小孩能与同学和好相处,再三协助化解冲突,最后却造成这个孩子无法学习独自处理冲突。或例如有些初到公司的新人,急于和大家融洽相处,当别人批评他的工作时,也绝不回应,最后反而被人认为难以共事。

不论是透过积极干预或徒增压力的克制本能,更加用力推进只有令人精疲力竭。身为个人或组织,我们常不自觉被吸进补偿性回馈的陷阱,且以自己的努力不懈为荣。当我们的努力未能产生持续改善的效果时,我们更加用力向前推,那种忠实殷勤,就像“拳击手”一样,坚信努力工作将克服所有障碍,这将使我们无法看见自己反而助长这些障碍。

三、渐糟之前先渐好

那些效果不彰的干预措施之所以能引诱许多人采用,是因为在短期之中我们确实可看到一些效果:新房屋建好了、失业的人受了训练、饥饿的孩童获得照顾、不足的订单有了补货、把烟戒掉、解除孩子的压力、避免了与新同事的冲突……。然而补偿性回馈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延”(delay)才会被发现,也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弊害之间的时间差距。《纽约客》(TheNeWyorker)杂志曾登载一幅卡通:有一个人坐在倚子上,推倒左边的一个大骨牌。他告诉自己:“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他没有看见那骨牌正要倒向另外一个骨牌,而后倒向另外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骨牌链最后将统一圈从他的右边击中他。

许多管理的干预行为,常在恶果显示之前,呈现良好状况的假象,这是为什么只重表面的政治性决策(例如为了讨好老板)常制造出反效果的原因。似乎人类已发展出一套复杂的系统,有办法使任何事情在短期看来很好,但是最后补偿性回馈会阴魂不散的回来找你。就像骨牌圈移动的时间滞延,系统问题很难当下辨认。典型的解决方案常可在开始的时候治好症状,我们觉得好极了,误认现在已有所改善,或甚至问题已经不存在。但在二、三年,甚至四年之后,以前的问题会再回来,甚至有新的问题因此而引发。到那个时候,旧人已走,新人将面对更难处理的问题。

四、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