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就是尽量地调动人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而不是靠外力如服『药』和开刀来解决问题。现在西方兴起很多顺势疗法和自然疗法,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医的理念,如尽量不用『药』而是用理疗的办法如推拿、按摩和针灸等,要尽量找到病因而非停留在病的表面症状。”
当王明说完之后,下边又是一阵沉寂。王明也给了他们一点时间去思考。
“刚才老师的话受教了。现在学生求教老师,有句话叫“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个怎么理解?”片刻之后,一人站了起来对着王明问道。
“中医,为什么叫中医。现代人的体会它是因为是中华民族的医术而得的名字,当然我不反对。但是你们应该去从根本上去了解它这位同学说的话是《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里面的话,其经方这一部分中提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不是来治病的,是来养生、治人的,第一是治人,第二是治未病。清代的钱大钊也提到,“不服『药』为中医”。这里讲的“中医”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医,而是中国传统意义上中医的概念,是上医、中医、下医中的一个“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这个中医就是中道,就是保持中庸平和的状态。我们养生也是求一个中道,就是中正平和。”
王明深感这些学中医的学生的状态,很多知识知道的不少,但是因为教育的原因,让他们真正能懂得医理的却很少,现在王明就好像在给他们增加地‘基的坚实度
“我听你刚才所说的是不是所言中医更多的时候是要践行一些理念,而不仅仅是治疗?”依然有人提问,虽然阶梯教室里人很多,但是秩序确很好。问这话的是前排的一位教授。
王明没有看对方,他知道这样的人可能是第一批受西化教育的人,从骨子里已经有些西化了。不过王明依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