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铃木一走,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灯下看起了这本印度的《爱经》。
“性”在印度教中是神圣的,印度人认为,生活中的三大目标:“法”(DHARMA)是根,“义”(ARTHA)自其中成长,“爱”(KAMA)自其中绽放。当般茶帕底创造男人和女人时他们吟唱了十万首歌,教导他们如何以“法”、“义”、“爱”去完成神圣他们的生命。祖先曼努保有“法”的教导;“义”是婆利诃思巴提的领域,而大自在天门口的公牛守卫南迪,大声说出可爱的一千篇章——内容是关于“爱”的艺术。亿万年过去了,那些从南迪唇中散落的花儿,终于被思维乡克图聚集起来,串成了五百篇章的《爱经》。
我的目光在一对年轻的**上停留住了,背景像个教堂,在他们的缠绵中毫无在其他圣者、俗人身上所见到的那种宗教的的痕迹,只有青春,只有光彩、只有美丽、只有逸乐。
那泥土般色泽、结实的**,被置于薄暮的背景下,耀眼夺目,男人那习惯了弯弓舞剑的结实臂膀,被抬到恰有其分的角度,使热烈的双手正好在妇人光滑的背脊上相交,男人的脸微向上仰,凝视着荣光历史的眼睛安详地睁着,而女的则俯身在他的胸前,眼帘低垂着……《爱经》中千姿百态的交欢图,犹如一幅幅燃烧的雕塑,让我仿佛听见了先人的淫声荡语,看着,思索着,感觉到男人女人的**虽然狂喜和神秘,一如达利的油画,但终极的意义是虚无的、无意义的。不是吗?那些来自印度远古部落的交欢声不也沉寂千年了吗?是不是这样呢?是不是呢?爱是梦的开始,性是梦的延续,人性所有光怪陆离的通道都是通向人类子宫的路径。
我关上了灯,黑暗中面对着墙壁上那只手的画像,久久地沉思着。我似乎看见了一个身影,正独坐墙角,烛光摇曳不定,而后又默默地站立起来,独自吸着一支又一支烟,他的影子被烛火投映在墙上,孤单、落寞,幽灵般晃动不停。
这一刻,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似海妖的歌唱夹杂着脚步声,从窗外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传出,仿佛来自银河那端,又似来自身后;虚幻、缥缈,似梦呓又似呢喃——“你我同眠在黑暗里,灵魂如此贴近,身躯却无法触摸……”
千野君,是否此刻你也为爱无眠?《爱经》中的神性,一定是体现在苦魂下的爱欲,不是吗?我披上衣服点了一支烟,随后来到户外,我仰望天际,然后我的目光就一直往横滨的方向注视着。我掷下烟蒂,踩灭,深深吸了口气,就一步步朝黑暗的前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