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影院都将自己定位为零售行业,是在向用户兜售电影票和卖品。但是走到今天,其实影院的实质应该更贴近服务业,即影院向用户提供高溢价的观影服务。
然而最近几年,很多影院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放映机氙灯损耗而调低放映亮度,或者在保洁、前台服务上压缩人员成本,可是票面上的服务费却居高不下,从而造成一种用户付高价却没享受到相应服务的情况。
可问题是现在很多影院有服务吗?
顾客取票90%都是去机器上取,不需要影院给选座指引。放映电影也不是胶片时代了,都是TMS在控制,招聘所谓放映员几天就能培训上岗。
影院的特殊增值体现在哪里?
优质服务的缺失,使得去电影院观影的性价比也在降低。以至于当《囧妈》转网的消息发布后,网民一面倒的叫好,而当行业端就此提出抗议时,也遭到很多观众的反对。
除了免费这一实惠外,其实也是全行业为某些从业者的不规范操作背了黑锅。因此不管电影院将来的形态会怎样,提升服务的质量、完善观影体验,将会是一大重点。
排名靠前的影院,虽然基本都处在大的商业茂内,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它们普遍位于居民区的聚集地或者高校附近。
在传统观念里,位于商业中心里的影院,由于客流量较大所以生意会更好,但却忽略一件事:现如今看电影已经成很多人的日常习惯,而非出门逛街时的顺带选择,所以看电影的便捷性就很重要。
在大城市去大的商业中心看一场电影,来回可能得耗费4-5个小时,过高的时间成本降低了很多人的观影欲望。而和社区贴近的影院,则大大降低这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区型影院的出现,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其次热门商业地段已经遭到过度开发,而很多社区周围影院密度较低。
此外非热门商业地段,租金相对较低,可人流量很大,性价比其实很高;而最重要的则是社区型影院能发展复合型的业态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