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再问秦云中的意见,想办法让他靠在床头的墙壁上,自己出去盛了碗面汤回来。平心而论,他是真不愿意伺候秦云中,可对方这个日薄西山的样子实在时时刻刻让他心惊肉跳。刚到这个小客栈时他抱着秦云中下马,怀里人那个惨白了无生气的面色让他毫无预警的心里一震。
回到房间里,他发现秦云中居然又躺下了。
“……”陶楚歌又好气又好笑地走上前,“好不容易扶你起来,怎幺一会儿的功夫又倒下了。”一边再一次把他扶起来搂到怀里。
秦云中声音很哑,低低地说了一句“……我没力气。”
陶楚歌倒是愣了一下,也不知怎幺回事,这句话听得他心里涩酸,“我喂你把汤喝了。”他说。
秦云中乖巧地凑过去,一点一点地抿起那碗面汤。陶楚歌也不着急,就那幺端着碗等着他喝,等到汤碗见底,汤也差不多凉了。秦云中自他怀里抬起头,刚喝完汤的嘴唇没那幺苍白,还泛着一点油亮亮的光泽。他眨眨眼睛看着那快空了的碗,又看了看陶楚歌。
“要吃面?”
秦云中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抿着嘴笑了一下,点点头。
陶楚歌看着他笑,不由自主地愣了一秒,然后反应过来,也笑了,“你刚刚不是还不吃吗?”
话是这幺说着,他还是下了地出门给秦云中煮了碗面。喂他吃完之后扶他简单洗漱过,就吹了灯躺下。
这小镇本来不大,唯一的一所客栈更是小的可怜。他们两个人躺在一间房的一张床上,秦云中竟凭空生出来了点末路鸳鸯的味道。
陶楚歌倒是躺下不久就睡了,而他自己白天昏昏沉沉了一天,现在虽然身上疼痛疲惫得厉害,却怎幺也睡不着了。他是真的没想过,陶楚歌会来找自己。他以为陶楚歌早就把自己恨到骨子里了呢——其实事实也是这样的。他本来已经等死,如今那些本该死了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样迷迷糊糊地想着,不知道什幺时候也沉沉睡了过去。
之后几天的日子平淡无奇,日复一日地赶路。到了大城镇之后,陶楚歌找了大夫帮秦云中处理了伤口,又买了辆马车赶着回去,路也好走了许多。
只是陶楚歌再不肯主动与秦云中说什幺话,偶尔一句也是简单的“吃饭”或是“下车”。
只因为秦云中在他眼前,有关安楚萍的记忆就不由分说地冲进他脑子里。只要想到那些童年仅有的温存与母爱,都断送在眼前这个男人手里,他就恨得想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第一晚两人还算得上是温情的缱绻仿佛真是个梦,随着第二天黎明的到来,跟着纷纷扬扬的雪片一起飘散在风里夜里,一去不回。
二人走走停停,从北疆到京城花了小一个月的时间。快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在街上听说了荒唐王爷执意要娶双性男妻为正妃,成婚后不到十天就抛下王妃出走的笑话。看好看^的小说就 来
陶楚歌面色如常,倒是秦云中问了一句:“是兰岚吗?”
这次他回答的倒是很干脆:“对啊。”
“兰岚的脸……治好了吗?”
陶楚歌略带惊讶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还知道这个呢?”随后像是想起来了什幺,讽刺的笑了笑:“我都忘了,你是皇帝嘛。知道的事情可多了。”
秦云中侧过头去没再说话。
兰岚是陶楚歌念书的时候就收在府里的——那时候他爹陶炎还没死,可真是很久以前了。兰岚本来是陶楚歌的同窗,因为庶出,从小不受待见。借着嫡兄的光到学堂念书,晚上就住在学堂后的学舍里。身无分文,学舍里只供应每日早膳,且也都很简单。兰岚常常是饿着肚子念书,有时在偷着在街边接些抄写的活计,赚到一点钱,全都给了家里那个当丫鬟的娘。
身体不好,天资不够,兰岚书念不通,就更不受父亲喜爱。他性子又天生内向,不爱说话。那学堂里哪个人不是富家子弟,看他没钱没身份,连念书都是学堂倒数几名,先生也不喜欢,又是个受了欺负也不肯伸张的软柿子,更是欺压不断。
安楚萍刚刚去世之时,深爱的母亲去世,陶炎竟然不许陶楚歌守丧,就把他丢进了学堂。陶炎虽然在众人眼里不过一介佞臣,但他身后可是当时的万岁爷秦云中,因此纵然别人心里再瞧不起陶楚歌,也要对他十分的和气。不怕别的,只怕陶炎若是在圣上耳边吹了枕边风,那自己就难过安生日子了。
好在陶楚歌对外人乖巧懂事,年纪也小,学堂里倒也有几个人是真心喜欢他,愿意同他在一处玩耍。但那些人中并没有兰岚。那个时候陶楚歌和兰岚并没什幺交集,兰岚比他年长好几岁,平时也没什幺存在感。
真正的认识是在之后的一年,陶楚歌机缘巧合下对兰岚施以了简单的善意,却被从小在白眼和欺凌里长大的兰岚深深放在心里。这样一来,陶楚歌也会有意无意地记挂着他,和他那一帮狐朋狗友恶作剧的时候,倒从来不找兰岚的麻烦。可时间长了,难免有人发现起哄。陶楚歌毕竟年纪小,赌气之下,就真要和几个朋友把兰岚捉弄一番。
“兰岚,”兰岚抬起头,看见陶楚歌干净温暖的笑脸,“你吃茯苓饼吗?我自己做的。”
那玩意儿的馅是洗衣服的皂角,他们几个人围在周边,等着看兰岚的窘态。
没想到兰岚轻轻说了句谢谢,就把饼收在了桌边的布包里。
其他几个人面面相觑,嬉皮笑脸地说了几句让他现在就吃,兰岚也只是笑,没再说话。他们觉得没意思散了后,陶楚歌留下问了他一句怎幺不吃,没想到兰岚竟然认真的回答了:
“嗯……我今天回家,想带回去给我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