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母亲流着泪却无法拒绝,战乱、流匪和饥荒肆虐,家里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只是一再劝他继续念下去,“咱们家是书香门第,你莫失了你爹、你祖父的颜面。我等一会儿去问父亲要封手书,你拿着去找我们家在省城的旧友,安心念书,啊?安定下后记得回信给家里,莫像你爹学,这狠心人,他也不知是不是,是不是……”

她说着用手绢抹着泪,拉着宋清的手继续说道,“娘,娘这里还有点儿盘缠,应该够你用一阵,你不要太苦着自己。你也不小了,好好照顾自己,别被人骗了去……”

宋清听着她细细叮咛着,她的手那么凉,又那么暖。他不住的点着头,时不时答应着,心里却另有盘算。

宋清走的时候把一半银钱悄悄放下,当时母亲在做活,是姐姐和小妹来送的。临上船之际,姐姐还给了他点钱,他推辞不过之下只好收了,妹妹只顾着哭,嗓子都快哑了。宋清也有些放不下家里,然实在无法,叮嘱两句,狠狠心转了身,就此踏上了去省城的船只。

这个世界剧情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宋清和魏士秋两人因一篇文章相知相识,互相引为知己,时常饮酒作诗,有魏晋名士之风流。但时势所迫,宋清因发的一篇文章被警察带走,魏士秋几经周旋,被放,宋清深觉百无一用是书生,竟想着去参军,被魏士秋劝住。魏认为他应该继续教书育人批判时事的好,揭露目前状况,唤醒被蒙昧的有志之士。魏士秋却去参军起义了,几年后战死。宋清一生到过不少地方教书,据传情人无数。在魏战死几年后被流弹击中,死时三十三岁,著有书籍《清风集》等,评论文章无数。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不甚明朗,做过最亲密的事也不过拉过手罢了。

民国五年宋清在省城xx一中毕业,期间换过几所私塾、学校,之后辗转求学来到北京,去找祖父信里提到的陆伯父,然并未找到,多方打听之下,方才知晓对方一家早已搬走了,至于去哪却没听说。

宋清在此读了大学,期间为老师赏识,发了不少文章,一时声名大噪。同时家里条件好些了,也已为他订了一门亲事。据说是位大家闺秀,也是母亲那边的远亲家的女儿,寄住于此,母亲很喜欢她,两家商定后便将此事定下了。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饭馆里,宋清与偶然结识的陆景文及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们交谈着,这位陆景文同学原来便是陆老先生的老来子,虽一家都已搬走,但他却坚持留下读书。后来两人也是在酒馆认识的,一番谈论后大为惊奇,对方竟与自己如此多观点都很相似,遂引为知交好友。

这时众人酒足饭饱半酣之际,谈国事,谈文章,谈趣闻,性质上来了还会即兴做些诗文。原本众人还在谈论袁世凯和段祺瑞,后来不知怎么忽然扯到了宋清身上,“正白兄,你家中不是已为你聘得娇妻吗,听说还是位大家闺秀,你便一点也不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