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发报人(3 / 3)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2972 字 2024-02-28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让你备你就备。”陈希烈叹息一声,指了指案上的邸报,道:“看吧,老夫争的是往后,往后得看什么,年轻人啊。”</p>

卫氏这才有所领悟,道:“那妾身这就去准备。”</p>

“右相老了、国舅多病,往后这天宝盛世还得由老夫来担着,也唯有拉拢这些年轻人,不会惹人猜忌。</p>

陈希烈喃喃着,拿起邸报继续看起来,这次是细看,找哪些地方有自己的名字,一共有五处。</p>

一处在版头有“秘书少监陈公督刊”,就在“校书郎薛白编篆”的前面;两处在正面头版,一处是“陈公上书”,一处是“陈公监修”,第四处在第二版开放秘书省东院书库之处……总之,薛白是懂得分润功劳的。</p>

就是有些太多了。</p>

务本坊,国子监附近的客舍大堂中正十分热闹,学子们正在热情讨论今日横空出世的邸报。</p>

相比于官员们更重视邸报背后的意义,白身读书人关注的则是内容。</p>

“真的能到秘书省东院去阅览书籍?!如此我能省下许多钱财!”</p>

“看清楚,这上面说的是“国子监及诸府州县生徒、举子’。”</p>

“崔兄,你正是国子监生徒啊,带我去如何?”</p>

吵吵嚷嚷的对话声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乡贡举子迈入堂中。</p>

“常衮,这里。”当即有人向他喊道。</p>

常衮年纪轻轻,却是板着一张脸,非常严肃,不苟颜笑的样子,衣着不算好也不算坏。</p>

他父亲是京兆府三原县县丞,七品的官,供他读书科举略有些勉强,但好在他自幼聪慧擅写文章。</p>

此时客舍太吵,常衮根本没听到友人的呼喊,绕过正在听读邸报的一群人,径直向茶博士问道:“可有邸报?”</p>

“客官识字否?此为何字”</p>

“瀛。”</p>

常衮手里还摸着一枚钱币,犹豫这价钱值不值,一份邸报已递到了他手里。</p>

先生帮忙念给不识字的人听吧,不要钱。</p>

“多谢。”</p>

常衮还没听到友人的呼喊,一边走一边捧着邸报看,差点在门槛处绊了一跤。</p>

街巷那边,有人正在追逐。</p>

“薛灵!别跑!”</p>

“捉住他!”</p>

几道身影倏地从常衮身边掠过,差点将他撞倒,他却是侧了个身,护着手里的邸报,站在街中间看着,直到街巷那边有一群人跑过。</p>

“这有个识字的!”接着便是几人围上来,其中一人道:“先生念一念吧,到处都在说这邸报,我们也想听一听。”</p>

“好。”常衮遂面无表情地念起来。</p>

头版念过,他心想,如此一来,明年春闱录取的进士名额该就更多了,自己也有希望一争。</p>

之后,他也不管旁人听懂没听懂,继续念第二版。</p>

东院书库这是最与他利益相关的,他正好是京兆府举子,可以免费借阅集注,或只花纸笔钱抄录,这能省下非常大一笔开支。</p>

他还看到边边角角的版面写了些秩事、农事。</p>

“沤肥之法?”</p>

常衮念过之后,回想了一遍,三原县的农户大部分是知晓怎么沤肥的,但往后若作为地方官,当知晓这些事,以便治理。</p>

这是他长年在他阿爷身边养成的习惯,因此更懂得在这邸报上刊印这些农事相关内容的意义,不识字的农夫未必能看到,但有人能看到.….</p>

“刊报者是个能人。”他心想。</p>

剩下的就都是诗文了,正面的几首诗文都很好,副面的除了崔颢、陈希烈,旁人的赋诗水平都比不上他。</p>

整份报纸由此也就快看完了。</p>

常衮的目光一移,看向了最后的一段话。</p>

“邸报初刊,何以勉大唐男儿?”</p>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常衮忽觉背脊一凉。</p>

他再回想这报上各个版面的内容,才想到自己节省下的花费实则是国库花了,编巨著、开书库、刊报纸,所为何事?</p>

抬头看去,只见酒楼茶肆间热闹非凡。</p>

但不知这长安城内,一时之间,有多少人与他一样,被这四句话所激励,或将影响到一生的志向?</p>

隐隐地,他能听到他们的呼喊。</p>

“功业!功业!我辈男儿当有更广阔的志气!</p>

“竟有这般的邸报,一生难忘。”</p>

常衮忽然想到什么,把手中的邸报翻回正面,往版头看去,再看向原本被他忽略掉的几个字。</p>

“薛白?”</p>

因印象太过深刻,这日,他记住了这份邸报,以及办报纸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