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茶艺大师(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蔡确咽了咽口水,持芴而拜:“臣等惶恐,敢奏殿下:如今,官家卧疾,在未能康复御殿之前,军国大事,如何处置?”</p>

“还请殿下降下指挥,以定朝野人心!”</p>

所有大臣,持芴再拜:“还请殿下降下指挥,以定朝野人心!”</p>

帷幕之中,高太后和向皇后都紧张起来。</p>

她们既担心,皇子有失仪态,也担心年幼的皇子,不知轻重。</p>

然而,下一秒,无论是高太后还是向皇后,都吁出一口气来。</p>

“我年幼,不知军国事也!”皇子的声音,低低传来。</p>

“然则,父皇曾教我:一家之中,最紧要莫过于家和,家和则万事兴也!”</p>

只听到这一句,无论是高太后,还是向皇后,都是相视一笑。</p>

帷幕外,六哥的声音,依然在继续。</p>

“父皇教诲,我一日不敢忘!”</p>

“如今,父皇虽然服药卧疾,然而,太母慈圣、母后亲慈,自父皇服药以来,保佑拥护于我,实是爱护有加,无微不至!”</p>

“我记得,在庆宁宫时,母后坐我帷幕之外,为我亲捻被角,慈爱之心,实在无以为报!”</p>

“我亦记得,前日,我尝求读书,请于太母之处,太母当即着人送我圣人经义,凡我不懂不解之处,但求教于太母,则太母无所不答,无所不应!慈圣之心,大内上下人尽皆知!”</p>

群臣听着,眼前这个小小的皇子的回答,都是深深低头。</p>

皇子年幼,但所说的话,却实在是句句在理!</p>

哪怕是拿出去,让天下人评价,也没有人能挑出错来!</p>

完全在圣人教诲之中,也完全在所有士大夫的共同价值观内。</p>

家事国事天下事,于天家而言,实是一事!</p>

皇子说家事,就是在说国事。</p>

在所有宰臣的注视下,年幼的皇子,瘦瘦的皇子,轻轻弯腰,对群臣拱手而礼:“我年幼,不知军国事,也不知礼法,也只愿太母、母后各自安乐,使上下得安,令朝野欢欣!”</p>

“诸位髃臣,皆父皇宰臣,我家肱骨也!”</p>

“父皇昔日,曾教我读书,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赞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p>

“我年幼,不知圣人教诲!”</p>

“然诸位髃臣,皆一时之选,天下名望所重!必有能教我者,也必有能安我家者!”</p>

群臣持着玉芴,低着头。</p>

他们在来之前,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p>

皇子说了什么没有?</p>

好像说了!</p>

但他具体又说了什么?</p>

似乎什么也没有说。</p>

可他却提出了他的要求。</p>

你们随便怎样!</p>

但有一点——别把我温馨友爱的家庭气氛搞坏了!</p>

而在帷幕内,高太后和向皇后,却已经被感动坏了!</p>

“原来,我当日为六哥捻被角的事情,六哥记到了现在……”向皇后热泪盈眶,难以自抑。</p>

亲生儿子,也未必能做到似六哥这个样子!</p>

“老身当日赐书、教导,竟在六哥心中,如此重要?”高太后也想着。</p>

同时,她在嘴里呢喃起来:“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p>

一边呢喃着,高太后一边流泪。</p>

“原来……原来,皇帝你一直都在为了这个家而殚精竭虑啊!”</p>

“却是母后错怪你了!”</p>

往事一幕幕在高太后心中回闪。</p>

她仔细想了想,发现事实确实如此。</p>

错非皇帝一心挂记这个家的和睦,雍王、嘉王,又怎么可能一直住在禁中,又怎么可能一直受到皇帝的关爱和照顾?</p>

国朝百年来,可就只有皇帝这么一个孤例,愿意让兄弟在成年后,依旧留在宫中!</p>

“皇帝怎就不和老身说啊!”高太后看着那个,躺在病榻上,一动不动,消瘦的厉害的儿子,伤心的抽泣起来。</p>

既有自责,也有愧疚,更多的是悲痛!</p>

人皆言:子欲养而亲不在。</p>

几人能知,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p>

至于,皇帝到底有没有对皇子说过:家和万事兴这样的话?</p>

还用怀疑吗?</p>

皇子才八岁啊!</p>

他去那里去知道这样富含哲理的词语?他就算聪明,也怎么能凭空讲出这样的话?</p>

他没有那个知识储备,也不具备这种经历!</p>

……</p>

注:北宋宗室除了皇帝的儿子外,其他人也要磨勘,才能升官!他们有他们的升级打怪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