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连翰林学士曾布,也在她面前夸赞说:皇子聪俊仁圣,自古罕见,臣窃见皇子文字,虽汉明少时不过如此……”</p>
高太后读过史书,自然知道,曾布所指的汉明是谁?</p>
那可是史书上的千古名君!</p>
开一代文治之先河,垂为百世之君。</p>
其在位时,轻徭薄赋,抚恤百姓,安定天下,四夷宾服。</p>
恰好,史书记载,汉明帝十岁通春秋!</p>
如今,皇子虚岁十岁,亦能通春秋!</p>
这让高太后的内心,不由得升起期望来。</p>
章献明肃抚养仁庙珠玉在前,而仁庙为政,高太后是亲眼所见的。</p>
真太平官家,社稷主也!</p>
若她也能培养出一位大宋明帝,百年之后,到了永厚陵里,见先帝于九泉之下,亦能无愧!</p>
故而,如今的高太后,开始非常注重,她在赵煦面前的作为和表现出来的态度。</p>
这是曾布的建议。</p>
“皇子年幼,笃礼恭孝,实天下幸事也!娘娘垂为皇子太母,臣窃以为,更当以身作则,为皇子榜样!”</p>
“诗云:雍雍在宫,肃肃在庙!”</p>
“圣人之意,尽在其中矣!”</p>
曾布的话,彻底说进了高太后心中。</p>
于是,当时,高太后就命人赐给曾布一块玉牌。</p>
心里面那点对曾布的意见,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去了。</p>
向皇后却是有些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对高太后谢道:“新妇一切皆唯娘娘慈旨是从!”</p>
她本想着,看也不看那劄子,直接让人送还回去。</p>
可抬头看到了那个正眼巴巴的看着她,可怜、委屈的孩子。</p>
向皇后顿时心中一软。</p>
终于是代替了这个孩子,看了一下那劄子的内容。</p>
很简单,很干净的文字。</p>
正是如此,没有留下任何空隙和可供人利用的地方。</p>
而宰执签押的花字,也都是规规矩矩,没有任何错漏。</p>
向皇后放下心来,便命人将劄子,送归高太后处。</p>
高太后自然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切。</p>
但她也没有多想,更不愿意去多想,也不可以多想——向皇后如今可不仅仅是皇后!</p>
她还是皇子、以后的太子、将来的天子的嫡母!</p>
不是有名无实的嫡母。</p>
而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皇子孝笃、亲昵,也得到了德妃朱氏当面亲口交托皇后抚养、教育和照顾的嫡母!</p>
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子以母贵!</p>
皇子的地位,因向皇后而拔高。</p>
而向皇后的地位,则将同样因为皇子变成太子、天子而不断拔高。</p>
于是,高太后接过粱惟简递回来的劄子,然后对帷幕外的宰臣们说道:“老身与皇后,已经大体赞同诸位髃臣的奏请,只待官家醒转,便着人报与官家!”</p>
“在官家未醒之前,还需请诸位髃臣,仿治平故事,留宿于此!”</p>
帷幕外的群臣,当即集体持芴而拜:“臣等同奉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p>
便一个個如同木头一样,笔直的矗立在殿中。</p>
高太后见了,连忙吩咐粱惟简:“且去命人,给诸位髃臣赐座!”</p>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p>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