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太子(1)(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章惇走到案几前,略微沉吟,便席地跪坐,提笔在黄麻纸上开始写起来。</p>

很快就在黄麻纸上,书写完毕。</p>

然后他站起身来,对同僚们说道:“诸公请看,如此可堪合体?”</p>

群臣凑上前去一看,就见着黄麻纸上,用着标准的翰林学士字体写着:请立皇六子延安郡王为皇太子。</p>

宰臣们看着,虽然觉得章惇写的过于直白了。</p>

但这种时候,也确实是需要如此简单、直白,不给任何人留任何空子的文字。</p>

“子厚所写,果然合体!”李清臣看着就说。</p>

蔡确也点头:“正该如此!”</p>

然后看向王珪:“左揆以为呢?”</p>

王珪默然片刻,道:“众意不是都已经决定了吗?”</p>

蔡确懒得理会王珪,在蔡确眼里,现在的王珪和死人已经没有区别了!</p>

原因?</p>

都堂上王珪自己蠢,说出那样的话。</p>

结果,一转眼,舆论爆炸,宰臣们不得不动作。</p>

他已经自陷死地,无药可救!</p>

现在,大家没空理会他,但,等到立储之后,御史台自会料理他。</p>

等待王珪的只有一个命运:上表请罪出外!</p>

若皇太后、皇后慈圣,兴许能保留他的国家宰相体面。</p>

可青史之上,王珪必然获罪!</p>

既然如此,蔡确自然不会和王珪废话。</p>

直接对其他宰执说道:“既然群僚皆无异议,那便签押吧!”</p>

“左揆先请!”</p>

王珪低着头,硬着头皮上前,提起笔在那黄麻纸的右侧,以草书签上了独属于他王珪个人的花字。</p>

王珪之后,蔡确上前。</p>

然后是章惇、李清臣、张璪。</p>

接着就是西府的韩缜、安焘。</p>

至此,三省两府所有宰执大臣,都在这黄麻纸上依着排序签字画押。</p>

东府宰臣在左并排画押,西府两人在右,各自押字。</p>

这黄麻纸也就从单纯的黄麻纸,变成了录黄的省劄。</p>

只要再送到御前,得到天子首肯。</p>

那么,它就具备了完全的法律效应,可以下发有司实施,谓之熟状!</p>

……</p>

尝试复刻一下,此日三省两府录黄熟状。</p>

(翰林大字)请立皇六子延安郡王为皇太子。</p>

右</p>

左</p>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珪)</p>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确)</p>

尚书左丞兼门下侍郎(惇)</p>

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清)</p>

中书侍郎(璪)</p>

右</p>

知枢密院事(缜)</p>

同知枢密院事(焘)</p>

注意,请立皇子延安郡王为皇太子是竖写。</p>

而签押都在右侧下角,但东西两府,分作左右分隔了一定距离各自签押。</p>

而且同样是竖写,各自在官职头衔下面,签押他们个人独特的,风格明显的,外人难以模仿的草书花字。</p>

章惇传世书法会稽贴上,有他的传世草书花字,特点明显,一眼就能识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