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对此,早就脱敏了。</p>
老实说,要不是现在皇帝病重,黄履哪怕当着她的面,说这样的话,高太后也会一笑置之。</p>
何必与台谏官较真?</p>
他们就是做这个事情的。</p>
何况,黄履身为御史中丞,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若不说那样的话,反倒是会被认为‘心怀两端’。</p>
弹劾他的奏疏,会把银台司的官署都淹掉的。</p>
高太后继续向下看,探事司报告的,都是这汴京城里,事涉侍制大臣、外戚和皇家的民间议论。</p>
于是,高太后很快就看到了一条逻卒的报告:昨来,京师瓦子之中,有小报传言,内探曰:大内人言,延安郡王纯孝,自官家服药,便只吃素,为父抄写佛经,日送福宁殿,以为祈福。</p>
高太后的脸色顿时一黯,心里面有些不舒服。</p>
她冷着眼睛,看向帷幕外的张士良,问道:“大内消息,为何传到了市井瓦子,为凡夫俗子谈论?这内探,又是个甚?”</p>
张士良立刻趴下来,瑟瑟发抖的俯首而拜:“臣死罪!死罪!”</p>
粱惟简见了,连忙凑到高太后近前,小声解释:“娘娘,所谓内探,便是那小报对于禁中消息提供者的一个代称……”</p>
“除了内探,小报还有‘省探’、‘衙探’,分别打探都省与官衙消息……”</p>
高太后闻言,怒不可遏。</p>
大内消息,市井里的人都可以打探得到?</p>
那这大内,在世人面前,还有何秘密可言?</p>
那小报甚至还有所谓省探、衙探!</p>
意思不止禁中,都堂和官衙的消息,也都会被人拿到瓦子里传播、谈论、评价?!</p>
皇帝怎么就不管管?</p>
她看向粱惟简,责问道:“尔等既知,为何不整治此辈?”</p>
粱惟简低下头去,委屈的道:“娘娘,当年仁庙时尚且奈何不得,况臣等?”</p>
“隔绝中外,其罪非小啊!”</p>
但在心里面,粱惟简也好,张士良也罢,都心知肚明。</p>
这内探们到底是些什么人?</p>
而且内探外泄禁中事,几乎全部是奉命泄密!</p>
只不过,有些时候是奉了大家之命,而大多数时候则是奉了这大内诸位大貂铛的意思泄密。</p>
特别是,熙宁之后,王安石变法,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天下之中纷纷扰扰。</p>
大内内臣们,也受到了严重冲击。</p>
尤其是市易法、市易务的推行,让好多人丢掉从前一本万利的买卖。</p>
所以,大批内臣,开始主动的向外泄露消息。</p>